2008年6月20日上午10時,這注定是一個歷史性時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來到人民網。強國論壇人頭攢動,胡錦濤總書記興致勃勃地同網友們在線交流?;ヂ摼W不再是草根網民的蝸居地,“主席上網”已經成為一道靚麗的網絡景觀在互聯網迅速地輻射開來,網民們欣然發(fā)覺:原來國家主席也是一個普通的網民。
國家主席通過網絡與公眾交流,標志著網絡政治時代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互聯網已經成為政府與公眾交流的重要渠道。通過開放自由的網絡平臺,了解輿論動向,察識民間疾苦,這已經成為一種嶄新的執(zhí)政方式。互聯網為中國高層領導與人民群眾消解了距離感和溝通障礙,民間底層至真至誠的呼聲沖破紅墻的阻隔,與國家最高決策者直接見面,大家搭乘同一根光纖,在同一個話語平臺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這是一種廣為關注、深受歡迎的官民溝通方式,顯示了親民、互動、參與等新時代中國的民主政治特征。國家高層領導積極上網與網民交流,網民的呼聲也表明對“透明政府”和“親民領導”的支持和擁戴。
國家最高領導人上網是一個積極的信號,這意味著在網絡確立了“新媒體”的身份之后,網民正式確立了“新公民”的身份,他們被納入到政府視野,成為中國網絡政治或“虛擬政治”的網絡代表,他們的意見將直接影響到政府決策和國家發(fā)展,這也是中國民主政治的重要發(fā)展方向。同時,我們應該注意到,在中國電子政務迅猛發(fā)展的當下,政府網站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部分,它是政府發(fā)布信息的重要窗口和官民交流的重要平臺,四川汶川地震時的阿壩政府網站則充分說明了政府網站建設的重要性。所以,零距離與網民互動也應成為政府網站的重要功能標志,這將是未來政府官員了解民生民情的重要途徑,政府網站要善于利用這個平臺實現與公眾的交流,這也應成為“服務型”政府網站的一個衡量標準。
截止到2007年底,我國網民總人數已達到2.1億人,成為網民數量世界第一的國家。網民群體無疑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自2007年初開始,“高層上網”就層出不窮,湖南省省委書記張春賢在紅網實名發(fā)帖向網友拜年、廣東省省委書記汪洋接受騰訊贈送的QQ號并約見網民聊天、上海市市長韓正與網民在線交流等。此外,溫家寶總理連續(xù)三年在“兩會”期間通過網絡傾聽民意早已成為互聯網的佳話,直至今天,胡錦濤總書記與網民在線交流又為中國民主政治的發(fā)展翻開新的一頁,這不僅體現出越來越多的高層領導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的領導風范,同時也彰顯出一種執(zhí)政的自信和開放的勇氣。
胡錦濤總書記曾將互聯網形容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這表明網絡力量已徹底進入官方視野,網民意見已經成為中國高層政治決策的重要參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有更多的官員會通過網絡平臺與公眾交流,也期望在未來一些重要的、特別是關系到公眾利益等方面的決策中,應該積極采用這種先進的方式來實現,同時也是對那些忽視甚至排斥網絡的政府官員的警示,那些不愿意或不擅長用網絡方式與公眾溝通的領導干部,將面臨與時代脫節(jié)的壓力和來自網民的信息化挑戰(zhàn)。高層領導與普通網民在線溝通將是網絡時代的一種不可或缺的執(zhí)政策略,同時也是實現“兩型社會”的重要前提。
主席這次與網民的在線互動,雖然時間短、話題也不是很廣,但絕對不是一次簡單的政治秀,它透射了許許多多值得我們深思的東西,不僅是對患有“網絡恐懼癥”的官員的一次預警,同時對全國正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的政府網站也是一針強心劑。網民與官員在線交流必將成為信息化時代公民的主要參政模式。如果某一天,各級官員通過網站與民互動成為一種政府決策的必修課,也許就不會引起公眾如此高的“點擊率”了。因為,在網絡時代,通過網站與公眾交流,原本就是一件最平常不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