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上午9時許,陜西勉縣人民法院官微"陜西省勉縣法院"的一條微博顯示:"我投給了'我是歌手陳潔儀心如刀割'這個選項。"政務微博參與娛樂節(jié)目投票,一時間引發(fā)網絡熱議。(中國新聞網 1月14日報道)
據了解,針對該法院官微參與娛樂節(jié)目互動投票一事,其微博管理人員已被給予處分。官微出現類似的錯誤已有不少,但此類事件依然在發(fā)生。政務微博在治國理政、社會管理服務中已經顯示出重要作用,但存在效用問題及使用不當引發(fā)負面影響和被冒用的潛在風險。因此,應盡快完善政務微博的制度規(guī)范,以使政務微博能夠安全有效地發(fā)揮作用。
近年來,政務微博客從爆發(fā)增長期進入平穩(wěn)增長期。從實際效果來看,當前政務微博在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政府信息公開、新聞輿論引導、傾聽民眾呼聲、樹立政府形象、群眾政治參與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也應當看到,政務微博發(fā)展不平衡的狀況仍未改變,有不少政務微博流于形式化,存在很多問題。一是界定模糊,政務微博與黨政干部個人微博界定模糊,這不僅極易導致公眾誤將黨政干部個人的觀點言論作為政府官方言論,使政府權威性和公信力受到影響、黨政干部個人面臨言論風險。二是功能定位不清,政務微博與政府網站同為信息化政務機制,但職責分工不明確,沒有緊密配合形成系統整體性作用,存在政務微博與政府網站"各自為政、孤軍奮戰(zhàn)"的現象。三是政務微博存在名存實亡,人去博空的現象,一些政務微博長時間無人更新管理,成為電子化的"僵尸"。
缺乏規(guī)范管理和體制機制支撐是造成問題的主要原因,也是影響今后政務微博健康發(fā)展的障礙。所以,政務微博的制度規(guī)范是當務之急。尤其是對政務微博的性質、使用資格、權限等進行規(guī)定和管理,特別應對政府部門與黨政干部個人開設的微博進行區(qū)分:黨政部門開設的微博,為政府官方微博,旨在履行政府職責,發(fā)布或傳播的信息具有權威性,須建立制度體系予以保障;黨政干部個人開設的微博,為普通公民微博,旨在聯系群眾、調查研究,使用時須說明其言論和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政府。制定政務微博職責規(guī)定,明確政務微博應承擔的任務,尤其應明確政務微博和政府網站各自功能、職責,使其緊密結合、協調配合。
隨著政府在線服務社會化發(fā)展,"政府網站+"成為政府網站發(fā)展的重要趨勢,政務微博的運營環(huán)境處于一個高度網絡化、口語化的互聯網語境與亞文化輿論場,難免遭遇或正或負的泛娛樂化元素的沖擊,為了獲得關注與影響力,不少政務微博也在積極探索實踐,希望通過靠近用戶融入語境來提升自身的存在感,因此政務微博的"泛娛樂化事件"也在一些熱點事件中獲得網友的親睞和贊許,但同時也面對著"政務微博是什么、應該做什么"的終極之問,一不小心即可能觸碰禁忌,成為"不務正業(yè)額"的代名詞。因此,政務微博在明確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傳播規(guī)則的同時,還必須恪守自身品牌形象與底線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