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據(jù)《半月談》報道,在擁有99個縣(市、區(qū))、經濟并不發(fā)達的江西省,從去年7月份至今,有60多位縣(市、區(qū))委書記、縣(市、區(qū))長先后實名開設“民生博客”,開創(chuàng)了官員集體開博之風。但此舉也因少有原創(chuàng)博文,多是會議上的講話稿、致辭等,以及有的是趕時髦的"應景跟風博客",甚至虎頭蛇尾、長時間不打理,引起了不少網友的不滿。
在信息化時代,善于運用網絡,并努力學會用網民能夠接受的語言和方式開展網絡交流,是現(xiàn)代領導干部必備的一種素質和技能。從實際效果看,官員開博,聽取民意,有利于政情民意的溝通,還能有效疏通、化解矛盾。所以,應該鼓勵和歡迎越來越多的官員開博。
但官員“民生博客”應以講真話、說實話為前提。因為官員的網言并不只是個人心智和情懷的抒發(fā),在某種程度上是代表政府的。百姓對官員說空話、講套話很反感,倘若官員在“民生博客”的網絡平臺上,再喋喋不休地重復大話、空話,那只能證明官員并不是在真正關注民生,而是在“跟景作秀”。
官員開博,重在“唯實”。官員應在博客中認真回應公眾的網絡意見,積極解決民生訴求。對于公眾的建議,官員也應通過博客與公眾交流,吸取積極內容。對于公眾的不滿,通過博客解釋疏導。只有官員的博客真正成為解決問題的平臺,官員開博才有意義,才不會被質疑成“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