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政治參與或許是個陌生的概念,但卻是個熟悉的事物。在人民網的強國論壇上,網友可以就當下的時事政治隨意發(fā)表意見和看法;每年兩會期間,在兩會網絡社區(qū),網友可以與國家各部委主要領導面對面地交流。這些都是網絡政治參與的實例。

  政治參與在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價值,西方政治學家提出:公民通過政治參與活動,對政治體系提供支持或施加壓力,一方面能夠將公民的意志在國家的公共政策與管理活動中體現出來,另一方面也可以為政治統(tǒng)治提供合法性,保證政治體系的有效運轉。對于發(fā)展中國家而言,政治參與具有尤為重要的意義,因為廣泛的政治參與既是這些國家政治發(fā)展水平的標志之一,又是不斷推動政治民主化的動力之一。

  網絡政治參與的認識

  網絡的出現、興起及飛速的普及,出現了網絡政治、虛擬政治、網上政治、網絡空間等政治概念,人們通過互聯(lián)網參與政治,從而產生了網絡政治參與。網絡政治參與最早出現在互聯(lián)網的誕生地美國,2000年后,國內才出現網絡與政治參與這一概念。而隨著網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網絡政治參與的重要作用,它改變了傳統(tǒng)的政治參與模式,不再是單純的“管理者說,老百姓聽”,而是轉變?yōu)?ldquo;管理者邊說邊聽,老百姓邊聽邊說”。它開辟了政治參與的新途徑,擴大了公民政治參與的范圍,提升了公民政治參與的效能和熱情。網絡政治參與的產生,在參與意識和能力、主體結構和參與方式等方面,均給傳統(tǒng)政治參與予前所未有的沖擊。而且,中國網民通過網絡進行政治參與的現象日益增多,有些已經對公共政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比如,廈門的二甲苯事件,引發(fā)了媒體的注意,在網上形成了熱烈討論,促使已投資108億的項目下馬。

  網絡政治參與的特點

  由于互聯(lián)網本身所具有的互動性、開放性、平等性、虛擬性等特征,與傳統(tǒng)的政治參與相比,網絡政治參與在途徑、方法、載體、內容、頻度、范圍上均有所不同,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

  第一,直接性。傳統(tǒng)政治參與大多數是間接參與,即由參與主體選舉的“代表”來參政議政。而網絡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實現了公民的直接參政議政。通過電子郵件、BBS、聊天室等,人們可以直接對公共政策和議案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傳播自己的觀點和理念,并可以直接進行網上投票。

  第二,開放性?;ヂ?lián)網已經將世界變成了“地球村”,任何人只要擁有一臺計算機和簡單的上網設備,就可以接入互聯(lián)網瀏覽政府網站,了解政府最新的政策動向,并可以以多種方式及時表達自己的意見,參與政府決策。相比傳統(tǒng)媒體,網絡對于政治信息的審核力度要小得多,每個網民都可以自由平等地與他人進行政治問題的交流溝通。

  第三,平等性。在網絡上,任何網民只要達到法律允許的條件和能夠上網,就具有平等的主體地位、平等的政治權力、平等的參政機遇、平等的網絡權力。只要愿意,都可以在網上對國家大事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參與討論,對政府的政策品頭論足,深入交流彼此的看法,這樣既給政府提供了一個了解民情、關注民生、科學決策的平臺,同時也為網民們提供了一個利益表達、評論政策的通道。

  第四,隱匿性。網絡的虛擬性造就了其隱蔽的功能,能夠把網民身份隨意進行修飾涂抹,使網民完全可以掩蓋其自身的真實身份、性格、年齡、職業(yè)乃至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從而使網民能夠以“隱形人”的身份在網上參與政治活動,大大減少了現實社會中政治參與的不安全感。

  同時,以上四大特性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它使主體的參與更加自由,一些非法參與行為更加隱蔽,如參與主體容易放松自己的言行,甚至發(fā)表不負責任的言論;容易被一些極端分子以合法的身份散布政治謠言,進行政治煽動;同一個參與主體可以在一個或多個論壇上以不同的身份出現,可以使用不同的ID,甚至可以雇傭“網絡推手”,就同一主題不斷地發(fā)表相同的意見。并將最終影響政治參與的質量,甚至影響到社會的穩(wěn)定。

  對執(zhí)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也正因為網絡政治參與的這些特點,對現有的政治體系形成了強烈的沖擊,對執(zhí)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國家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最新發(fā)布的報告顯示,截至6月30日,全國網民總人數達到3.38億人,較2008年底增長13.4%,普及率達25.5%,高于去年末的22.6%,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通訊技術的發(fā)展已經帶領人們走到了一個全新的信息時代,3G網絡的迅速普及,將通過手機實現隨時隨地上網。國家工業(yè)和信息化部今年1月份的一份統(tǒng)計數據顯示,全國手機上網的總人數達到1.55億人。這為網絡政治參與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網絡政治參與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