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開是對政府轉型的重大考驗,當前須從考核不硬、利益難舍、懶政作祟三大癥結入手,實現(xiàn)政府信息公開的新突破

  國務院《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08年5月1日出臺,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有關政府信息公開的全國性法規(guī)。條例實施一年多來,各地各級政府在依法履職中,主動公開大量信息并受理眾多群眾申請。在處理多起突發(fā)性事件和重大事件時,不少部門和地方政府正越來越從容有度、開放透明。

  不過,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的群眾、專家和基層干部認為,總體來看,一年“初考”并不夠理想,在許多方面,政府主動公開信息是“公開的群眾不關心,群眾關心的不公開”,公民申請信息公開則處于“政府半推半就、群眾半信半疑”狀態(tài)。

  受訪的多位人士認為,信息公開是對政府轉型的重大考驗,當前需要從考核不硬、利益難舍、懶政作祟三大癥結入手,實現(xiàn)政府信息公開的新突破。

  公開的群眾不關心,群眾關心的不公開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主要起草人、中國社科院教授周漢華告訴本刊記者,自去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以來,條例在全國各地的實施參差不齊,整體來講并不理想。

  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鄒榮分析說,條例規(guī)定政府有主動公開信息的義務,目前雖然各地各級政府也在“按部就班”編制公開指南和公開目錄,但最突出的問題是“公開的群眾不關心,群眾關心的不公開”?!澳愕饺魏我粋€政府部門網站去看,大量的都是文件、會議、規(guī)范,這些當然應當公開,但絕不是公開的主要內容。最應公開的是各類公共信息,如安全、衛(wèi)生、傳染病以及政府履職、經濟景氣狀況、就業(yè)信息等”,他這樣告訴本刊記者。

  有同感的中山大學法學院教授劉恒認為,當前政府信息公開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是通過政府網站公開,“但我發(fā)現(xiàn),在企業(yè)、學校、政府等各類網站中,政府網站卻往往更新緩慢、信息量少,有用信息更少,這充分反映了政府部門的過于謹慎和觀念滯后?!?/p>

  上海市民林鳴十分關心政府信息公開。接受采訪時,他說:“現(xiàn)在政府主動公開的信息太少,且過于陳舊。在很多政府網站上掛著的信息,很多是老百姓不想看、不需要的。而關鍵信息、重要信息太少,比如政府采購、公共財政資金、土地出讓、社會保障方面的詳細數(shù)字,都是應公布而沒有公布的?!?/p>

  河南省一位縣長對本刊記者坦言,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主動公開不充分,公開內容、程度、與服務的對象結合上都存在問題?!半m然說‘公開為原則’,但有的部門還是底氣不足,把握不準,習慣讓保密部門審查一下。但問題是,很多業(yè)務問題專業(yè)性很強,保密部門自己也弄不清楚。例如,城市拆遷涉及的環(huán)節(jié)非常多,該什么時間公布什么內容,只有建設部門自己心里知道。結果就是業(yè)務部門和保密部門推來推去,公開的及時性、充分性大打折扣。”

  安徽省一位縣長說,雖然縣里按照條例規(guī)定編制了公開目錄,也在網站上例行公布了干部任職、工作會議等信息,但還是存在信息公開不充分的問題?!袄?,每年的征兵工作,老百姓很關心今年招什么兵種、去什么地方,按照慣例理解這是應保密的,但群眾不滿意。他們說‘我兒子去當海軍還是空軍,去海南島還是黑龍江,還不能讓我知道?’”,這位縣長認為,過于籠統(tǒng)保密規(guī)定束縛了信息公開的手腳。

  民間“申請熱”政府“冷面孔”

  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guī)定,除政府主動公開的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還可以根據(jù)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政府部門申請獲取信息。

  “申請信息公開是對政府主動公開信息的補充,然而在政府主動公開不夠理想的情況下,申請公開也存在很大問題”,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鄒榮對本刊記者說,“一些政府部門以各種理由推諉搪塞,如‘保密需要’、‘不屬于政府信息’、‘信息不存在’等。如此一來,容易導致群眾對政府的誠意產生懷疑,形成‘政府半推半就、群眾半信半疑’的局面?!?/p>

  而且,與民間近一年來掀起的“申請熱”相比,一些政府部門的表現(xiàn)卻是冷漠推諉、敷衍塞責。

  上海律師嚴義明申請安徽省環(huán)保局公布重點排污企業(yè)名單的一波三折經歷,就很能說明這一點。2008年5月4日,是條例實施后的第一個工作日。早上8點,嚴義明來到安徽省環(huán)保局門口,要求公開重點排污企業(yè)名單。然而,安徽省環(huán)保局卻給了他一個國家重點督辦污染企業(yè)名單。嚴義明發(fā)函詢問,再次要求公開排污企業(yè)名單。對此,安徽省環(huán)保局不予回復。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