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接受網絡監(jiān)督:80后市長必經的仕途成人禮

  湖北29歲市長曾實施網絡新政 建網站 公開信息

  二十九歲市長引發(fā)“輿論風暴”,網民在人民網參與討論

  從粗嗓子吆喝到村頭大喇叭,從上報紙見電視到互聯(lián)網傳播——時代在進步,傳達信息的方式,也在進步。

  在當下這個普天之下莫非“網”土、率土之濱多是“網”民的網絡時代,政府部門傳達和收集信息,除依靠傳統(tǒng)媒體外,開始越來越多地利用網絡,從而使得信息更透明、決策更民主,最終增強政府公信力。

  網絡:政務公開新利器

  福建省南安市蘭田村,現(xiàn)任村支書潘春來任職前,因村務不夠公開,各種事項書面記錄不全,村民和村干部經常扯皮,真?zhèn)€是“爛田村”。潘春來上任后,村里開通了“世紀之村”網站,除了幫村民“網上賣山貨”,財務、政務公開是它的重要功能。誰家超生罰了多少錢,啥時候罰的,網上一查,一清二楚,再也不用扯皮。用網絡公開村務,快、方便還能保存,村民們放心,村干部不再煩心,真是好處多多。

  從1999年開始,我國開始實施“政府上網工程”?,F(xiàn)在,政府網站成為百姓了解政府信息的一個重要渠道。2008年5月1日起,我國正式施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通過網站公開信息,自覺接受百姓監(jiān)督,成為各地政府共識。今年3月,在信息公開年度報告中,大多省份提到信息公開是“通過網絡、電視、報紙等方式”。可見,網絡已經是政府信息公開的首選。然而,專業(yè)機構的評估調查顯示,盡管目前我國省部級網站較為完善,但部分縣市級網站還有待提高。

  除公開政務信息外,網絡正成為中國社會的新興媒體,在重大事件和主題宣傳中因及時性、透明性,贏得廣泛好評。去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驟然而至。震后不到20分鐘,新華網即發(fā)出第一條消息,關于震情的消息即出現(xiàn)在權威官方網站上。震后10小時,幾乎所有部委應對災情的緊急部署已經通過網絡、電視、廣播等渠道進入到公眾視野,積極回應公眾關注的熱點。

  網絡:披露真相新平臺

  今年2月,24歲的李蕎明在云南省晉寧縣看守所羈押期間死亡,當地警方解釋說,李是在和其他在押人員玩“躲貓貓”游戲時,不小心撞墻而死。隨之,“躲貓貓”一詞迅速熱傳網絡。

  消息甫一上網,便引起網民質疑。“真相不能‘躲貓貓’”迅速成為強大呼聲,“網民要參與調查李蕎明非正常死亡事件”的聲音同樣被數萬網友頂起。不久,云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伍皓邀請網友參與調查此事。伴隨網絡輿論介入及網民參與,檢查機關、警方調查發(fā)現(xiàn),李蕎明是被同監(jiān)室在押人員毆打、拳擊頭部后撞擊墻面,受傷而死。真相大白之后,監(jiān)管部門多名公務人員因存在失職問題,受到處罰。

  “網事”堪回首,提起網絡輿論,無法繞過“正龍拍虎”事件。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