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政策加分考生名單,16日通過浙江教育考試網(wǎng)向社會公示后,考生家長致電媒體稱,表格中只有4000多名考生的報名序號、姓名、加分項目與分值,比2008年簡單了許多,表示根本沒法監(jiān)督。(6月21日《京華時報》)
經(jīng)記者核實,考生家長反映的問題是屬實的。與2008年相比,2009年浙江省高考政策加分考生情況的公示,明顯減少了許多內容,不僅如此,一些加分項目也變得更加籠統(tǒng)和模糊了。2008年的公示名單中包括考生姓名、性別、所在地區(qū)、所在中學、證書級別、證書競賽名稱、等級及認定結果等項目,讓人看后一目了然。而2009年的公示名單中則只有報名序號、姓名、加分項目及加分分值四項,同時原來加分項目中的籃球、乒乓球、100米等具體項目也統(tǒng)一變身為“體育競賽獲獎者”。在這樣的“刪繁就簡”公示中,不久前社會輿論高度關注的741名參加“三模三電”測試的考生信息“不見”了,被“模糊公示”巧妙地保護了起來。
我們不難看出,浙江省對考生加分信息刪繁就簡的模糊公示,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幫助那些有爭議的加分者屏蔽民意,拒絕監(jiān)督。因為大量減少公示項目后,不僅讓考生及其家長無法知道加分的具體項目及具體成績,甚至根本就讓公眾無法了解和掌握加分考生到底是誰。可以想象,在重名較多的情況下,在一個地區(qū)的數(shù)萬名考生中僅公示一個考生姓名,準確判斷考生是誰都不容易,又如何去監(jiān)督他的加分是否屬實,有無虛假呢?很顯然,2009年的浙江省高考加分公示,并不想讓社會進行有效監(jiān)督,而是在用形式變化故意逃避公眾監(jiān)督,是在敷衍公眾和忽悠社會。這種做法極不高明,甚至十分愚蠢。因為這種模糊公示恰恰提醒人們其中必有貓膩,促使人們進行無限聯(lián)想,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式的“自我舉報”。尤其是在媒體采訪后,浙江方面竟然刪除了有關2008年高考體育項目加分的公示信息,而不是恢復到2008年公示的水平。
盡管這種刪繁就簡的模糊公示實質上是忽悠公眾,拒絕監(jiān)督,那么,公眾和考生及其家長能否通過法定途徑督促浙江省考試主管部門及時改正錯誤,重新發(fā)布一個與2008年項目和內容相同的公示呢?對此,筆者并不樂觀。估計浙江省的許多考生及其家長也會有與筆者相同的看法和無奈。在筆者看來,根源在于我國現(xiàn)行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缺陷,浙江省考試部門刪繁就簡的模糊公示再次暴露了信息公開制度的軟肋。
實施一年多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雖然規(guī)定了政府信息公開的原則、公開范圍、方式和程序,也規(guī)定了對政府信息公開的監(jiān)督和保障,但從實踐來看,還有不少內容存在明顯漏洞和空白,比如涉及信息公開能否滿足公眾要求的信息公開具體內容、公開程度等卻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更沒有設定標準。浙江省2008年和2009年兩次的高考加分信息公示就充分印證了這一點。2008年的公示信息全面詳細,內容具體,公開程度高,而2009年雖然也進行了公示,但內容不具體,公開程度就明顯降低,讓公眾無法監(jiān)督其公正性,根本達不到公示的基本目的,純粹以形式代替了內容,是一次沒有任何公示作用和意義的“假公示”。但令人不解的是,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規(guī)定來衡量,我們竟然難以指出問題所在,更無法以該條例的某個條款為依據(jù)要求浙江省考試部門重新公示。這恰恰是許多考生及其家長的無奈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