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合早報網訊 多維新聞網報道,曾經有一度,那名21歲女服務員將一名要強行撲到她身上的政府干部刺傷而致死的事件,看來將要在湖北那座邊遠小鎮(zhèn)以謀殺罪判刑而告終,外界可能也就永遠不明真相了。

  然而,這件5月份發(fā)生的這個故事一上網,結果大變。最先,警方以涉嫌故意殺人罪將這個女子逮捕的消息激起了網民的極大憤慨,她成了平民英雄,以至于影響力到達了首都,使得北京的互聯(lián)網監(jiān)管員下令禁止煽動性評論。當?shù)毓賳T甚至限制電視臺報道并試圖阻止人們前往發(fā)案的那個小鎮(zhèn)。

  6月16日,這名叫鄧玉嬌的女子,從湖北一家法院得到了一個出人意料地迅即的勝利:法庭宣判她的行為是出于自衛(wèi),因此免于刑罰而當庭釋放。

  即使在中國也能這樣與政府斗

  紐約時報刊登該報記者邁克爾·外恩斯(Michael Wines)一篇題為“公民意識的中國人用網絡發(fā)聲”(Civic-Minded Chinese Find a Voice Online)的報導。報導說,互聯(lián)網向中國公民打開了一個對官員行為表達強烈不滿的渠道,顯示出其成為社會變革催化劑的潛力,在互聯(lián)網上引爆的一系列事件中,鄧玉嬌案是最近發(fā)生的和最突出的一起。

  地方政府對這個事件的反應,引發(fā)了這樣的問題:官員們要有多大的力量來控制他們所謂的“網絡群體性事件”?專家們說,中國的互聯(lián)網用戶估計達到了3億,他們的意識正在覺醒:即使在專制的中國,他們有時也可以與地方政府斗。

  “這是一種公眾民主意識的提高,包括問責制,透明度,公民的參與權,就是認為政府應當為民眾服務,”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新聞學教授蕭強說,他一直在追蹤研究中國的互聯(lián)網狀況。“分享了更多民主價值觀念的網民們正在通過這些事件,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

  中國仍然全面和老辣地控制著互聯(lián)網,雇用了成千上萬的人來監(jiān)測網絡流量,以發(fā)現(xiàn)那些為當局所禁止接觸的內容,并使用軟件辨認隱含顛覆的關鍵詞來決定屏蔽那些內容。但這套系統(tǒng)并非十全十美,網民們經常能找到辦法繞開網絡的屏蔽和監(jiān)管。

  網絡顯示的公民意識覺醒

  自從去年下半年以來,網絡風暴一再爆發(fā),一段視頻顯示廣東一官員性侵犯了一名小女孩還厚顏無恥吹噓他能置身法律懲處之外;還有南京市一干部被曝光戴價值1.45萬美元的江詩丹頓手表和吸22美元一包的香煙,這種生活方式與其收入極不相符。這些,都引發(fā)了網民的強烈反應。

  今年年初,一起網上的控訴赫然暴露了一件監(jiān)獄官員力圖掩蓋的打死一名囚犯的丑聞。日前,網民的憤怒又轉向云南省官員,他們處理狂犬病爆發(fā)的方式是,派出“打狗隊”出去,據(jù)報道,他們一下子就殺了5萬只狗。

  當然,也并非所有的網民的十字軍討伐都代表了公民意識覺醒。也有極少數(shù)的情況,是隱姓埋名的虛擬“暴民”騷擾政府官員,張貼這些官員的個人信息和其他隱私。人們以“人肉搜索引擎”的綽號來比喻這些暴徒,揭示出他們冷酷無情的性質。

  但是,發(fā)動互聯(lián)網運動已多次產生了效果:涉及監(jiān)獄毆打案的六名官員受到了懲罰或被解職;戴名表招搖的南京干部被解職了;云南殺狗隊行為引起了人們的嚴厲的抨擊,甚至官方報紙也進入到批評隊伍來。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