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財產情況成網(wǎng)民最期待公開的政府信息
評價政府8項指標 113市環(huán)境信息公開平均分僅30
作為一項劃時代的突破,《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正式實施一周年之際,新京報網(wǎng)聯(lián)合新浪網(wǎng)進行了一次專題調查,在1819名參與者中,對“你最希望政府公開的信息是什么?”的選項,官員財產情況、“三公”(公款出國考察、公款招待、公車)消費和行政事業(yè)性收費的項目、依據(jù)、標準名列前三,所占比例分別是 73.2%2、67.3%和58.1%。而最希望公開財政預決算報告、環(huán)境保護信息的比例不到一半,分別為48.7%和47.4%。去年5月1日《條例》正式實施后,中青報進行的一項調查“公眾最希望政府公開的信息是什么”,也是“官員財產情況”以77.5%的比例拔得頭籌。
官員財產公開即反腐敗方面的信息公開成了公眾之最高期待,既說明反腐敗的形勢嚴峻,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社會公眾某種程度上的急功近利。執(zhí)一國之牛耳者,首推財政,因此無論何時何地,最應該詳細公開的首先是財政信息。從現(xiàn)實效果看,官員腐敗也好,“三公”消費也好,政府亂收費也好,往往都是財政信息不公開的副產品。財政預決算信息不公開,或者名為公開實則只有一個籠統(tǒng)的數(shù)字而非詳細、具體到每一個物件、每一餐飯錢,豈不等于給了政府及其官員愛怎么摟錢就怎么摟錢、想怎么花錢就怎么花錢的特權!別說是人,就是神仙也會亂來。
除了公開合法的特權腐敗如豪華樓堂館所、豪華汽車和高檔煙酒、高檔吃喝等享受之外,裝到個人腰包里的腐敗也難以克制。除此之外,更大的腐敗是投資腐敗和公共建設的腐敗。為了拿百分之十的回扣,需要“制造”出百分之百的工程。這樣的腐敗,難道不比官員的個人腐敗重十分?如果政府所有的收入都納入財政預算了,而不像現(xiàn)在一樣“費大于稅”半數(shù)收入沒有納入預算;如果所有的預算都十分詳細具體地公開透明了,人人都看得懂,那么官員財產公開的問題自然水到渠成。反之,根本的、主流的問題沒有解決,支流的問題即使有了表面的形式,也無濟于事,而且必將受到官員群體的激烈反彈。
在一個財政不透明的體制下,官員不受監(jiān)督和制約的支配權力太大了,即使其潔身自好,善始善終,也很難保其投資決策和公共決策不發(fā)生比一般腐敗損失更大的失誤;更何況,絕對的權力絕對導致腐敗,大多數(shù)官員都很難在巨大的利益和誘惑面前永褒貞潔。正如馬克思所說,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一個好的制度環(huán)境使壞人欲作惡而不能,一個不好的制度環(huán)境則容易使好人也變壞。
很多時候,貪官也是不透明體制的犧牲品。眼前一個很鮮活的例子是:北京市原一清環(huán)衛(wèi)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會計師于小蘭,因貪污單位公款3600多萬元而被判處死緩。該巨額款項原來是單位小金庫,只有她和老總兩個人知道,后來老總因病去世,就只有她一個人知道了,于是她將原賬戶注銷并對款項進行了轉移。但直到東窗事發(fā),該款項一分未動。筆者覺得法院的判決有理,但同時也替于小蘭惋惜。我想,面對類似的誘惑,十個人里面八個人以上會抗不住。
人類歷史上基于限制國王權力的大憲章――英國的《大憲章》就是基于限制國王的征稅權和用稅權而產生的。發(fā)展到今天,審議和批準稅收及預算是各國立法機關最重要的權力之一,是憲政的基石,“立憲國最重要之政治手段”,“預算非他,實一國行政之鵠也”(梁啟超),并被認為是公民非暴力控制政府的最根本手段。政府收了人民的錢,就必須如實向人民報告這些錢的具體花費情況。同時,對于財政和稅收專業(yè)化審查的現(xiàn)代政治要求,也必然催生人大代表的專業(yè)化和專職化需求,官員兼任代表的“自我監(jiān)督”傾向才會被逐漸扭轉。
當今中國,政府信息公開還有一個要害,就是環(huán)境信息公開。30年改革開放,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以外向型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是以人為壓低土地、環(huán)境和勞動力成本的“比較優(yōu)勢”取得的,一旦到了某個臨界點,一切就會回過頭來算總賬,不僅經濟增長難以持續(xù),公民健康受到損害,甚至有可能危及政權的穩(wěn)定性。要從這種外國人從我國經濟增長中受益更多中國人反而受益更少、少數(shù)人從經濟增長中受益更多而多數(shù)人受益更少甚至受害、一時從經濟增長中受益子孫后代長遠從中受害的不可持續(xù)的增長模式中解放出來,必須通過環(huán)境信息公開遏制權力和資本的為所欲為。
中國2006年就超過美國成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但中國制造業(yè)工人的工資只占到美國工人工資的4%。不能不警惕。要保社會和子孫后代的長治久安,根本的辦法就是環(huán)境信息公開遏制環(huán)境破壞和污染。但當前,一個“影響國家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的理由就把環(huán)境信息公開的權利給否了!這個辯證關系要搞清楚:不公開,環(huán)境問題會越積越多,終至所有人都無法承受,那才會最終成為真正影響國家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