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政務無疑是打開這扇智慧之門的鑰匙。十七大明確提出了構(gòu)建服務型政府,從管理型政府走向服務型政府。真正做到“權(quán)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為此政府也是煞費苦心,多次三令五申要求地方政府,甚至基層組織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民事無大小”,時至今日,服務型政府的建設是否已見成效?應該如何建設?記者采訪了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曲成義研究員。

  公共服務是電子政務建設初衷

  十七大提出來,我們國家要從管理型政府,服務型政府過度。服務型政府之稱服務型政府一個重要手段,就是電子政務公共服務。如何把電子政務公共服務的創(chuàng)新做好,這樣的話,把政府的服務真正交到老百姓的身邊,那這樣的話,你的服務型政府就會迅速發(fā)展。因為從電子政務來說,他的初衷和歸宿就是公共服務,從開始談電子政務的時候,他的初衷就是把政府的想法、意見服務交到老百姓身邊。

  因此對電子政務來說公共服務進展還是挺快的,由于電子政務公共服務它是一種新生的事物,所以關鍵是要創(chuàng)新,而不是你有個網(wǎng)站,發(fā)表點信息就叫公共服務,或者弄的大題目。因此在公共服務來說,特別是對電子政務信息化手段支持的創(chuàng)新,因為現(xiàn)在大家一談到公共服務,就要談創(chuàng)新,因為前人沒做過,后人來做,如何用信息化手段來支撐工作服務,所以這個創(chuàng)新非常關鍵。比如政府把一個門戶網(wǎng)站,作為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窗口,在這個窗口里頭,你怎么做才能夠老百姓滿意,感覺他已經(jīng)拿到政府服務,這里頭差異很大,現(xiàn)在包括咱們原國青辦組織的電子商務就可以看到,差距還是很大的。

  盡管電子政務的門戶網(wǎng)站上定了三項工作領域,一個是叫信息公開;第二叫在線辦事;第三叫政民互動。但是就這三項定位,在實際做的過程中,差距還是很大的,你比如像信息公開,有的老百姓說,政府的網(wǎng)站的需要人,還是沒找,這里就有一個問題,作為政府你要做公共服務,在互聯(lián)網(wǎng)站上搞信息公開,你就要好好想一想,你有沒有一個公開的體系,還是有什么就拿什么往上面放就完了。

  應建立公開體系

  應該是從一個公開目錄的體系,從老百姓和企業(yè)真正需求的信息你搞個目錄體系,從體系上搞才不會漏。這樣的話,老百姓要的,企業(yè)要的,你不從體系角度你就想好了。你那還沒有你也要創(chuàng)造出來,要有你怎么把它怎么整合起來,叫老百姓很容易合作。所以真正的信息公開,老百姓不是很滿意,有的時候想要的拿不到,不要的很多,因此我們一個政府部門如何把公開的目錄從體系上把他理論,這樣的話使老百姓需要的體系能夠滿足。

  設置導航服務大眾

  你搞一個目錄體系也不是一個靜態(tài)的,現(xiàn)在我們很多體系思想沒有,有什么拿什么,因此漏了很多。第二個任務在線辦事,這個在線辦事大大降低了老百姓尋求政府服務的成本,提高了效率,但是你在線辦事,你這個內(nèi)容,比方說對弱勢群體來說,他在網(wǎng)站上要想通過很多步才能拿到你的服務,他沒有這項技術,因此有的網(wǎng)站,國外的搞場景導航,他完全跟客戶環(huán)境一樣的場景,引導你一步步往下走,根本不需要輸入這個問題,輸入那個問題,才能拿到服務,這就是一種所謂包容度的問題。實際信息化強者,白領能夠找到服務,那弱勢群體也能保障,因為現(xiàn)在咱們的弱勢群體,咱們大多數(shù)群體。

  總之這是一種思想,你怎么想使會操作計算機不熟的也能夠拿到政府的服務,在線辦事,這就是公共服務的引導思想。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