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不少杭州網民開始“驚恐”地討論起即將在當?shù)厥┬械木W絡實名制,生怕“實名以后就沒法在網上說真話”。一個月后,實施了20多天的杭州網絡實名依舊只是停留在字面上,無論是傳照片還是寫博客,所謂的“實名”都絲毫未顯現(xiàn)。網絡實名制,這個中國法律詞典中的“新生兒”,究竟能不能在杭州行得通,成了眼下國內上億網民最關心的問題。記者日前分別采訪了網站、通信、社會學等相關專家,對網絡實名這個“新生兒”進行了一番“會診”。
網絡人士:對互聯(lián)網影響有限
作為國內知名度極高的網站,貓撲網在網民中的人氣很足,近年來許多重大事件源頭都是在該網站發(fā)布的,而最近影響頗大的“人肉搜索”也正是起源于貓撲。對于杭州此次推行的網絡實名制,貓撲網互動中心產品運營負責人杜培源坦言難度頗高:“無論是從可行性還是成本方面考慮,要想在短期內實現(xiàn)網絡實名制,難度都非常大。”
身為一名資深網絡人士,杜培源認為即使實施了實名制,對于網民的影響可能也較為有限,并不像很多人擔心的那樣“沒法說真話了”。“其實現(xiàn)在國內的網絡,多多少少都已經有所限制,只是沒有實名制所以大家感受不深,而且就目前國內網站的論壇和博客而言,自由度基本都是相對的,每個網站其實都有自己相應的游戲規(guī)則。一旦實施實名制,可能給網民帶來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上的變化,但這樣的心理變化是可以去逐級適應的。畢竟表達意愿對于很多網民來說是一種必須的訴求。”
杜培源還告訴記者,就目前論壇上的發(fā)言來看,偏激的言論雖然存在,但是比例很低:“絕大部分人還是實事求是的。從這一點來說,即使實名制,對于互聯(lián)網的氛圍影響應該還是比較有限的。”
通信專家:操作執(zhí)行難度大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對于杭州的此次網絡實名制,相關通信領域的專家也都持懷疑態(tài)度。
上海通信管理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向記者表示,盡管互聯(lián)網的連入基本上已經實名化(通過電話或者其他方式都已經登記),但是上了網之后的實名制卻仍然缺少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guī)支撐,這并不是靠一個地方立法就可以解決的。“互聯(lián)網企業(yè)的特殊性,使得地域概念弱化,因此實名制必須是全網推行才能得以實現(xiàn)的。如果只有一個地方實行實名制的話,靠它管理遍布國內乃至全球的網民而言,難度之大可以想象。另外一方面,如果要求過于苛刻,那么有些公司企業(yè)甚至可能跑到外地租用服務器,這樣也不會影響網民的訪問。”
上海市信息法律協(xié)會副秘書長李立律師則對此次《條例》中的相關內容提出了疑問:“法律規(guī)章貴在‘明確’,只有明確的規(guī)定,才能讓大家有明確的行為預期。但是《條例》中有些概念諸如‘惡意’、‘人身攻擊’、‘謠言’、‘擾亂社會秩序’、‘捏造事實誹謗他人’、‘可能危害’等,都沒有相對明細的界定,這些概念直接涉及到處罰或處理的內容,如果沒有明細的界定,就等于給相關行政部門極大的自由裁量空間,這不符合現(xiàn)代法治約束政府權力的精神。”
社會學家:后臺實名制更為可行
“作為一種新興媒體,互聯(lián)網目前在我國正在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無論是去年的‘周老虎’事件,還是今年發(fā)生的‘躲貓貓’事件、以及眼下被熱議的杭州‘飚車案’,都體現(xiàn)了網絡監(jiān)督力量的強大,因此實名制的實施必須慎重。”在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胡守鈞看來,與其讓實名制倉促上馬,不如可以學習韓國的經驗,在適當?shù)臅r候先試行“后臺實名制”。
“所謂‘后臺實名制’,就是使用者在注冊時要向網站的管理方遞交真實的個人信息。但在參與網上討論時,則不必使用自己的真名。一旦出現(xiàn)一些網絡爭端時,便可以通過對管理方的投訴,在查證后對侵犯他人權益者實施制裁。”胡教授以韓國最有名的博客型社區(qū)網站賽我網為例:“用戶注冊時必須進行身份證號碼和銀行賬戶的驗證,所以那里99%的用戶都是以真實身份出現(xiàn)的。而且,在韓國,網絡數(shù)據(jù)庫都由政府統(tǒng)一保存,并有相應的多部法律作為支撐。”
胡守鈞指出,在如今諸如校內網、開心網等紅極一時的網站上,有相當一部分的用戶是用真實姓名和真實照片注冊的,并且已經形成了真實的人際關系,而一些知名的名人博客實際上也都是實名發(fā)表:“杭州推出網絡實名制主觀意圖是好的,實名制的確是一個大趨勢,但是如何具體推進,仍然值得有關部門仔細研究和推敲,網絡實名制的推行應當是有利于網絡的規(guī)范管理、有利于網絡的凈化,但不能弱化網絡的民意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