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政治盛宴——全國“兩會”落下了帷幕,回顧“兩會”期間,除了會場以外,恐怕最熱鬧的是網絡,我?guī)缀跆焯於忌先嗣窬W和網易,興奮地看到每天都曝出了許多迥異于以往的熱點話題??M繞于會場內外的爭辯之聲和“不尋常”之處,網上逐漸升溫,網絡成為民主政治進一步發(fā)展的有力推手。
全國“兩會”前夕,胡總書記和溫總理分別上網跟網友交流,把網絡“兩會”推向了高潮,緊接著,“有話問總理”網友提問數以百萬計,以及“有話問部長”,有不少代表委員上網征求意見,或者開博公開自己的提案征集意見,搞得空前火熱。
“兩會”召開前夕,一則代表委員輪流調座位的消息,已引發(fā)平等參政議政的遐想;兩會會期縮短,又開啟民主成本與民主效率的思考。及至兩會開幕,劉翔“缺席門”事件點燃了對明星代表委員缺會現象的社會性反思,“不幸”成為標靶的劉翔火速回國參會,完成了一生中最艱難的一次“跨欄”。 其后又是“解釋門”事件,“個稅起征點暫時不會調整”的論斷、“檢察機關反腐缺乏有價值線索”的說法,招致一些代表委員不滿和網民批評,有關方面先后出面解釋、澄清。而官員代表、委員如何不混淆官方身份與議政角色,則成為公共討論中最富價值的思考。此次兩會還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出格”議政言論和議案提案。從一些醫(yī)藥衛(wèi)生界政協委員稱“中國人看病既不難也不貴”,到一些代表委員吁請暫停執(zhí)行《勞動合同法》,再到“將‘人民幣’改稱‘中華元’”、“封殺‘山寨’現象”、“恢復使用繁體字”,還有改“婦女節(jié)”為“女人節(jié)”等“雷人”議案提案,無不在網上陷入質疑聲浪,而代表委員的利益傾向、代言立場、參政素質等等,則成為最核心的追問。在參政議政群體內部,也出現了勇敢的反省。鐘南山代表“10分鐘發(fā)言,8分鐘歌功頌德”的直言,葛劍雄委員“政協提案質量連年下降,應設專職委員”的呼吁,捅破了兩會參政議政中的某種困局。而為了改變高考的地域不公,河南代表團一些代表已由去年溫和的“建議案”,轉向今年尖銳的“批評案”,一旦未有改觀,明年將提出更為強硬的“質詢案”或“罷免案”,行權、監(jiān)督的意識自覺呼之欲出。更加不同尋常的是,隨著兩會透明度日益提高,“會場議政”與“民間議政”的互動效應在今年空前放大,殿堂里論政正酣,“網上兩會”、“公民兩會”亦是如火如荼。從恢復“五一”黃金周之爭的利益沖突,到“躲貓貓”事件背后的公民力量,從4萬億投資的流向監(jiān)管,再到官員財產申報制的反腐訴求,會場內外,交相呼應,相伴相行,共同構成了推動制度改革的激情和偉力??v觀歷次兩會,民意從未如今年這般深度參與兩會政治,代表委員群體從未如今年這般接受民意的評判和監(jiān)督,而這種來自網絡的“兩會意識”、公民意識,乃是推動民主政治的最大動力。
全國“兩會”期間更加顯示了網絡的巨大作用,更加增強了網友們參政議政的信心,我們雖然不是代表委員,卻仍然代表著百姓的呼聲,影響著“兩會”的進程,我們理應感到自豪和興奮。更加鼓舞我們利用網絡優(yōu)勢,暢所欲言,營造百花齊放的美好的網絡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