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及社會結構的變遷時,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在《鄉(xiāng)土中國》中指出,舊結構有其慣性,而新結構不是現存的,需要有人發(fā)明、試驗,才能被眾人接受,進而完成社會變遷。在這新舊交替之際,是一個無所適從的時期,這時產生了“文化英雄”,他提出辦法,制定模式,引導人們走出窠臼。
在當前中國的大轉型時代,是否也可以發(fā)現這樣一種敢為人先的引領經驗呢?
發(fā)展不再惟GDP已經成為中國未來發(fā)展的共識,但這種共識尚未成為普遍的行動,惟GDP思維仍在不自覺地主導著我們的發(fā)展觀。這時,我們看到了北京的突破,在行動上的突破。發(fā)展不再追求絕對的高速度,而是追求發(fā)展的質量,追求經濟、社會、環(huán)境與人的完滿和諧。在這種實際行動的追求中,產生了本報暫且為之命名的“北京經驗”。為此,本報陸續(xù)在醫(yī)改、住房、文化、交通、商業(yè)和環(huán)境等領域全面剖析北京經驗,以期為整個中國經濟的前途提供一份有分量的梳理和思考。
政務微博,開創(chuàng)了民眾與政府交流的新渠道,它體現的不僅僅是單個部門的聲音,而是代表了政府部門的整體形象。北京首創(chuàng)的“微博集群化”政務服務模式——全國首個省級政務微博群“北京微博發(fā)布廳”(微博),將各部門的政務微博整合在一起,變部門“獨唱”為“合唱”,網友通過一個平臺就能了解很多業(yè)務或解決問題。微博便民為民的同時,一聲“親們”更是打破了民眾心中僵化的刻板印象,北京政府形象通過政務微博展現在民眾面前;政務微博散發(fā)的溝通魅力,也在悄然改變著政府機構的“問政”理念和思路。
溝通效率最根本
政務微博,通常意義上指政府部門或者政府工作人員開通的以傳遞政府部門聲音、與民眾溝通交流為主要事宜的微博,包含政府部門的官方微博以及政府工作人員(主要指官員)實名認證的個人微博。
時間倒回到2010年7月29日,“最新的警方資訊,最快的防范提示,您身邊警察的新鮮事兒,您最想了解的服務舉措,都會織進這個‘警察圍脖’里”,“歡迎您經常來做客”,開通北京市第一個政府微博的北京市公安局“平安北京”可能不會想到,一年多后自己能有超過320萬個微博粉絲,而這些粉絲又能夠實時進行溝通。
政務微博的成長速度在“平安北京”出現之后更加驚人。據悉,目前北京市80%以上的政府部門已經開通政務微博,這還不包括以政府職位實名認證的政府工作人員。記者從國內兩大微博平臺獲取的最新消息顯示,不到兩年時間,北京市各級政府機構、組織在新浪微博的官方微博數量(機構)達1100多個,涉及到外宣公檢法經商衛(wèi)文體等各個系統。
與開通微博的速度相比,即時信息的發(fā)布和實時問題的溝通成為檢驗政務微博好壞的更重要標準。新浪微博相關負責人介紹,“交通北京”、“北京市民政局”、“平安北京”、“北京昌平”、“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北京發(fā)布”、“文明北京”、“山水懷柔”等數十家政務微博日均發(fā)微博數均超過10條,十分活躍。而從網友轉發(fā)評論數來說,單條博文被轉被評數在10次以上,能與粉絲實現互動,達到一定影響力。這方面,轉發(fā)量能夠輕松達到200多次的“平安北京”等表現突出。
除了主動發(fā)微博的頻率,能否對熱門事件進行即時、準確的答疑也是政務微博獲得網友好感的重要因素。
新浪微博“北京消防”6月9日發(fā)布了一條“不起眼”的小消息:北京理工大學西山分校實驗樓前卸貨起火導致小貨車爆炸……在解答了網友對險情、處理方式和傷亡的疑問后,消防隊員“沙土覆蓋”的滅火方式引發(fā)網友濃厚興趣并擴展成為一場消防知識傳播。網友“老龔微博”就點評認為:化學試劑火災用沙土覆蓋法撲滅,妙!
而與消防部門微博側重消息發(fā)布和消防知識傳播的工作性質不同,工作日每日發(fā)微博超過10條的“朝陽區(qū)政府熱線”更熱衷“一對一”的解答問題,不論是老人工資問題還是栽樹問題、地下通道問題,“朝陽區(qū)政府熱線”均會直接針對提出問題的網友做出解答。新華網輿情監(jiān)測分析中心總監(jiān)段賽民就對此評價認為:“快速反應,是履行好政務微博的基本職責。”
“合唱”打造權威性
規(guī)模效應是市場經濟競爭的重要法寶。在用戶數超過3億、日發(fā)微博超1億條的微博平臺上,政務微博保持權威性除了對管理微博的政府工作人員提出嚴謹要求,也要求政務微博革新出聲方式和渠道,“合唱”成為一種吸引網民關注、打造傳播平臺權威性的有效方式。
去年11月,集合了北京市發(fā)改委等20家政府部門的“北京微博發(fā)布廳”正式登陸新浪微博,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王惠描述這種模式的初衷認為,發(fā)布廳的最大特點是把北京政務微博共同組成一個微博群,讓部門“獨唱”變“合唱”,回應熱點和社會關切的問題。
據悉,“北京微博發(fā)布廳”是北京市政務微博集中統一發(fā)布的平臺,包含政府部門的官方微博和新聞發(fā)言人個人微博兩個組成部分,發(fā)布的主要內容包括: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發(fā)布的最新政策法規(guī),市委市政府、各單位最新的工作進展情況,回應熱點和社會關切的問題。
該網絡發(fā)布廳初建時有20個政府部門的官方微博和7位新聞發(fā)言人的個人微博,大多是與公眾關系密切的政府部門,比如公安局、衛(wèi)生局、教委、環(huán)保局、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等。而到今年6月,經過三批次“加盟”,“北京微博發(fā)布廳”的成員達到70個。“‘北京微博發(fā)布廳’雖然是虛擬的,卻讓政府更貼近網民、百姓,實現了網上的互動。”北京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海平如是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政務微博發(fā)布廳“合唱”的“北京模式”迅速被全國各級黨政政務微博系統模仿和延伸。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發(fā)布的《2011年中國政務微博客評估》報告中將之列為“政務微博發(fā)布廳模式”。“北京微博發(fā)布廳”上線之后,“東莞微博發(fā)布廳”、“山西微博發(fā)布廳”、“深圳微博發(fā)布廳”等相繼上線,并且延伸出“成都政務微群”等其他形式的城市政務微博“合唱團”。
除了城市職能部門政務微博橫向整合的“北京微博發(fā)布廳模式”,在政務微博的縱向模式探索中,“北京模式”也有一席之地。“平安北京”是全國公安系統最早開通政務微博的政府部門,這種以省級公安政務微博建設為主的“北京模式”帶動了“平安中原”(河南公安廳)、“平安南粵”(廣東公安廳)等政務微博的涌現,并與以地市級公安政務微博為主并整合為微博群的“廣東模式”、以基層派出所和公安民警個人工作微博為主的“廈門模式”和以突發(fā)事件應對中發(fā)揮重大作用的“濟南模式”共同構成全國公安系統政務微博的多元化發(fā)展模式。如今,“平安北京”位列《2011年中國政務微博客評估》中全國黨政機構微博綜合排名第一。[page] 嚴謹之外也“賣萌”
“要想保持空氣質量好、心情如此之好,還是得大力消減污染物排放,別的神馬都是浮云。”說這話的杜少中最近很忙,因為他剛剛完成一本被稱為中國“官微”第一書的《微薄之力在微博》。
“北京環(huán)保局副局長、新聞發(fā)言人”、“中國十大公務人員微博”、“政務微博傳播專家”……網民對于杜少中的稱謂和評價很多,一切又都與他所從事的環(huán)保工作有關。
“回歸自然、恢復野性,誰破壞環(huán)境就跟誰玩命”,這是杜少中的微博簽名,作為一名有著126萬粉絲的政務微博博主,他一年半發(fā)微博900余條,但也會感到“亞歷山大”,他跟網友探討PM2.5的話題,理性面對謾罵或者贊美,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王惠形容他“藝高人膽大”。
稱贊“狼王”的王惠也有自己的微博“北京王惠”,實名認證是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她跟“80后”、“90后”一樣會說“親”、“贊一下”等網絡“萌”語言。此外,王惠對自己發(fā)布的微博都進行了細致的歸類,“惠說北京”主要是北京市舉辦的活動和新聞信息,比如高考查分方式、近期的展會等等,而“惠分享”、“惠轉發(fā)”以及“惠生活”、“惠感言”等則是王惠個人的感悟和小知識分享,她時刻呼喚網友“來當惠粉”。
與開通微博的多數政府官員一樣,以機構命名的政務微博也學會用更網絡化、親民化的語言“拉攏”民眾。有一段時間,“包大人很忙”風靡于微博,在普通網友眼里惡搞的“包拯”被“平安北京”拿來傳播防詐騙知識。“北京微博發(fā)布廳”也熱情吶喊:“熱愛北京的筒子們,火速加入吧!”市政府新聞辦“北京發(fā)布”更是自稱為“小布”。
事實上,除了政府部門和官員,一線政府工作人員也通過微博走進網民視線,以小見大地展現了政府工作運維的基本狀況。“傳說中的女網警”與杜少中一同位列2011年十大公務人員微博,但她只是北京市公安局一名普通的網絡警察,其積極而又風趣地介紹“防范網絡犯罪”的微博使其迅速走紅網絡,一些忠實粉絲甚至為其制作了漫畫形象,進一步拉近政府與百姓的關系。
而“海淀檢察院”為迎接今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專門邀請著名作家陸天明以及檢察官與網民展開“書香檢察博學篤志”微訪談,圍繞讀書和做人,“海淀檢察院”認為,“去書店洗洗心,一個月待一個小時,走進書店和走出書店的狀態(tài)一定不一樣”。不少政務微博通過這種看起來與本職業(yè)務無關,但更靈活而非說教的方式與網民溝通。
頂層設計
讓政務微博發(fā)揮“問政”功能
根據權威數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全國政務微博3.3萬個,北京市政務微博2335個,在全國政務微博體系中占據相當重要的一席之地,并涌現了北京市公安局“平安北京”、“傳說中的女網警”高媛、“巴松狼王”杜少中等全國知名的個體政務微博以及微博發(fā)布廳等典型的北京經驗。
王惠所提到“杜絕不出聲微博”的要求就是北京政務微博從量到質轉變的重要出發(fā)點之一。在全市80%政府部門開通政務微博的背景下,如何真正發(fā)揮微博“溝通渠道”和“24小時發(fā)布會”的作用,是北京政務微博努力的方向。去年11月,集合了北京市發(fā)改委等20家政府部門的“北京微博發(fā)布廳”,將繼續(xù)對全市黨政機關政務微博進行整合,以尋求統一有效的傳播平臺,不僅打破了各政府網站之間的條塊分割局限,更方便了與網民進行互動,也讓部門之間的“合唱”更具權威性。
而據各大微博平臺相關負責人介紹,一些尚未開通微博的北京黨政部門態(tài)度積極,已開通政務微博的部門也對“微訪談”、微群等互動性和傳播性更強的微博模式興趣濃厚。除了機構微博的加盟,新聞發(fā)言人等個人微博也是政務微博整合的重要部分。
事實上,政務微博是黨政部門網絡問政的最新興產物,但作為當前聯系網民最有效、傳播效果最明顯的網上溝通渠道,政務微博作為政府執(zhí)政愛民、了解民情重要渠道的地位越發(fā)凸顯,一些有效的“問政”模式探索正伴隨微博發(fā)展和執(zhí)政理念的轉變而迸發(fā)生機。商報記者張緒旺/文焦劍/制圖
商報面對面
變部門“獨唱”為“合唱”
對話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 王惠
商報:北京市在全國首創(chuàng)政務微博發(fā)布廳,成為全國第一個省級政務微博群,請問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
王惠:現在中國在互聯網上開微博的人已有數億,網民在用微博獲取信息。政府為什么不用這種方式發(fā)布信息呢?微博最大的好處就是網友反映給我一個問題,我可以第一時間@給相關部門的政務微博,很多業(yè)務性工作他們更了解,有的時候一個部門解決不了的,幾個部門合力來回復網友,這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啟發(fā):通過我們的政務微博,各個新聞發(fā)言人偶然會“獨唱”,現在將各部門的政務微博整合在一起,變部門“獨唱”為“合唱”。
商報:對于已經開通或即將開通的政務微博,網友們也有自己的擔心:會不會要么成為一個擺設,要么演化成作秀的舞臺?
王惠:我開微博的原則是“不做僵尸,不作秀”。能回答的我就馬上回答,實在不知道的,我也會盡可能地向有關部門了解,但確實需要時間,現在來看,我們的網友都是很理解的。我們在與其他政府部門交流的時候也明確:我們絕對不會只有三分鐘的熱情,“北京微博發(fā)布廳”里也絕對不會允許“不出聲”的微博存在。
商報:從傳統的新聞發(fā)布,到政務微博發(fā)布,您覺得北京新聞發(fā)布機制最近幾年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有哪些經驗值得總結?
王惠:微博是新聞發(fā)布創(chuàng)新的延續(xù),將政府的聲音擴散出去。微博和新聞發(fā)布會相互促進。但無論哪種發(fā)布方式,目的都是希望將真實準確的信息傳遞出來,這就要求我們要和公眾、媒體把話說好,首先要了解事件真相,準備好可以發(fā)布的信息。然后要認真研究說話的方式,把真話說真、好話說好,避免真話說成了假話,好話說成了壞話。最關鍵的是避免準備不足、研究不夠的風險。要是說經驗,我個人認為對新聞發(fā)言人的培訓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