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上午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做客浙江在線,與網民交談交流將近一個半小時。所談內容廣泛,話題都是網民所關心的時事,有的問題還頗為尖銳。本人感受較深的有三點:

  一是期盼更多的官員將網絡作為自己的加油站

  趙書記將“與民相談”稱作是自己做好工作的“加油站”,這既形象又讓人感到非常溫馨。顯然他是抱著向網民學習的態(tài)度而交流的,是汲取工作營養(yǎng)。做客網絡,他不是來通報情況,發(fā)布什么新聞,大擺政績成績,而是虛心學習請教。作為一個省委書記,這難能可貴。

  網絡有民意,網絡有民智。領導干部一進“網”便成“民”,有道是“離中南海最近的是網絡”。網絡確實是領導干部聯(lián)絡聯(lián)系民意民智的,最便捷的管道。在這里網民無所顧忌,甚至口無遮攔。如果說現(xiàn)在領導干部最缺的,恐怕莫過于“真話真情”。來自民間的真情實意,應該是領導干部的“十全大補”。

  二是若問“親商”幾多情,恰似一“網”情深

  言談之間,飽含了書記對浙商的深情厚誼。趙書記說黨政要做浙商的后盾。作為領導干部圍繞經濟、服務主體,那是義不容辭的職責。但是服務也好,后盾也罷,要做到位并非是完全出于“理性”,這需要情感基礎。恰恰這一點很不容易,而從書記的談話中,或者說之于浙江來說,“親商”“愛商”體現(xiàn)的是這么自然而然。

  浙商之所以名揚天下,縱橫天下,我的理解這與浙江這么種深厚的親商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你看趙書記說,浙江人不一樣,握住浙商的手,并不讓人感覺到他是腰纏億萬資產的商人,似乎就是一個工廠的工人。一個省委書記如此真切的贊嘆浙商不擺“商架子”,可見“商企”在其心目中有著何樣的分量了。而且他談到浙江的黨政干部,無論出國還是出省,不管怎么忙和累,即便是晚上也都要與當?shù)卣闵桃妭€面談一談。

  浙商為什么敢闖敢干,越是艱苦越要去?當然是“商”無反顧。可也確實有著家鄉(xiāng)黨政與群眾的“親商”作靠山。領導干部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營造的這種崇商親商的社會氛圍,其力量是不可小覷的。前不久一位安徽籍的經濟學教授,在作浙商與徽商的比較中談到,為什么浙商能夠日益強盛,久盛不衰,愈做愈勇,一個獨特的人文便是浙江人“商本位”超越了“官本位”。此言很有道理。

  浙江的許多做法看起來不復雜,別人也覺得很好學。但是往往“移植”的成活率不理想,原因可能就是這個“土壤”和“氣候”的差異。

  三是共渡時艱要以人為本

  在說到當前的克難攻堅,如何度過經濟寒冬時,趙洪祝書記多次強調了“浙江人”——引用溫總理視察浙江時概括的浙江人吃苦耐勞 靈活等等特點。趙書記認為這是浙江抵御經濟寒流的根本,或者說法寶。我覺得這是真諦。

  現(xiàn)在各地御寒之計,大多比較關注出臺什么樣的政策,拿出多少多少資金等,也就是說寄望于宏觀經濟政策,寄望于物質的力量。當然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但是,我們絕不能輕視、忽視“人”的根本性作用。宏觀不管如何都需要“人”將微觀激活。正如浙江的民營企業(yè)主對溫總理所說的,浙江民營企業(yè)本來就是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什么樣的褲沒有經受過。

  我想能夠抓住“浙江人”這個根本,相信抵御風寒,浙江是能夠再創(chuàng)經驗的。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