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化政務改革要加強與互聯網融合
“簡單來說,‘互聯網+政務服務’就是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辦事更快捷、更方便,以更好地解決民生問題,提高老百姓滿意度?!?/p>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過去兩年多,我們的簡政放權改革速度很快,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但在放管結合、優(yōu)化服務方面還有很多問題,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可以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9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以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更大程度利企便民。會議指出,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是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ōu)化服務改革的關鍵之舉,有利于提高政府效率和透明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變“群眾跑腿”為“信息跑路”、變“企業(yè)四處找”為“部門協同辦”。
創(chuàng)新政府服務方式,為群眾提供公開透明、高效便捷、公平的政務服務,是本屆政府進行政務改革的主要目的。李克強總理早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明確提出“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概念。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專家普通表示,此次常務會議提出將“互聯網+”應用到政府服務上,既是我國“互聯網+”戰(zhàn)略的延伸,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必然趨勢和要求。
“互聯網+”是提高政務水平的技術手段
在竹立家看來,“互聯網+”是一種技術手段,通過技術手段實現管理的技術化,以此來推進政務服務,管理政務服務,是優(yōu)化服務各項措施中比較重要的一項。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fā)展的今天,信息化的新理念和新技術使社會各領域發(fā)生了深刻的變革,但在面向政務、民生領域的信息化應用卻相對滯后,尤其是在面向公民服務領域明顯滯后。
在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要求要設計好“互聯網+”的渠道,不斷提高處理政務信息、感知群眾冷暖和應變社會輿情的能力?!巴ㄟ^‘互聯網+政務服務’,將辦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網上全流程公示,既方便老百姓,也約束了公務人員的行為?!崩羁藦娍偫碚f。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社會發(fā)展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張亮表示,在互聯網高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互聯網已經成為公眾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政府服務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可以真正實現便民利企。
對于居民和企業(yè)而言,他認為便利之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可以使公眾更加全面、及時地了解政府服務信息,加強對政府工作的了解。二是通過將審批過程放到互聯網上,使居民和企業(yè)少跑冤枉路,同時可以通過網絡更加清楚地了解審批的進度,便于與政府服務部門的溝通。三是政府將審批權力放到陽光之下,使審批程序更加透明,進一步減少在辦事過程中面臨的“吃、拿、卡、要”等不合理的現象,同時也便于對政府行為進行公開監(jiān)督。
全面、及時、高效是建設服務平臺的基本要求
我國目前的政務服務電子化和網絡化普遍存在線上比例不高、服務渠道分散、公共查找困難等問題,根本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對政府服務效能提升的要求。
竹立家介紹,實際上,我國政府的網絡服務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就開始在全國推進,到現在已經快二十年了,但進展非常緩慢。好多部門和地方的網站都只是個擺設,信息政策不完善、不更新現象嚴重,根本沒有實現政務功能。究其原因還是意識跟不上,沒有意識到信息化對政務服務的重要性。
從會議主要內容可以看出,優(yōu)化再造服務平臺與服務流程是打造“互聯網+政務服務”的重點。竹立家認為,以前很多人覺得“互聯網+政務服務”就是將紙質版的法規(guī)政策變成電子形式,可以在網上和手機上瀏覽。事實上,這種理解比較狹隘。
竹立家認為,新時代的政務電子化和網絡化要實現兩個功能,一是安民告示。及時完整地發(fā)布與民生有關的公共政策,以便民眾及早了解國家最新的政策法規(guī)是政務電子化和網絡化的基本功能。經過這幾年的發(fā)展,目前中央和一些部門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但很多市級、縣級的門戶網站還很欠缺。
二是成為議政平臺。除了人民大會堂和政協禮堂等比較高層次的議政場所,網絡因其便捷和無門檻,將會成為老百姓的基礎協商平臺。依靠互聯網平臺,讓老百姓參與政事協商,及時了解政策效果,老百姓的滿意度以及反饋意見,將是社會的發(fā)展趨勢。
對于在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服務平臺的過程中政府應該做到哪些方面,張亮認為,有四點需要注意:一是做到信息公開及事項審批的及時性。二是增強內容的全面性。三是加強部門的統(tǒng)籌協調,避免重復審批,影響辦事效率。四是增強互動,及時回應公眾關切的問題。
打通部門壁壘加快數據共享
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服務模式,數據共享是關鍵。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不僅提出要打通數據壁壘,促進各部門、各層級、各業(yè)務系統(tǒng)互聯互通,還將實現數據共享的時間進行了限定,要求力爭到2017年年底前,各省級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建成面向公眾、開放共享的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臺;2020年年底前,建成覆蓋全國、一網辦理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
“數據共享是個難題。歷屆政府對此都有要求,但一直沒有真正實現。數據與部門利益聯系緊密是其難以實現的主要原因?!敝窳⒓艺f,在數據化時代中,數據是政府治理的重要工具,只有真正實現共享才能對整個社會的民生發(fā)展進行正確的評價。
竹立家表示,由于部門利益單位化、單位利益?zhèn)€人化現象嚴重,各部門都對數據共享的積極性不高,逐漸形成了各種壁壘。因此,政府應該轉變觀念,將數據共享提高到國家治理的層面,下決心落實,才能真正實現互聯互通。
張亮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部門間信息的共享是部門協同辦理政務的基本支撐,數據信息的分割嚴重是目前最重要的問題。雖然政府在大力提倡數據共享,但是在執(zhí)行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隱形壁壘。
他認為,為更好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下一步,應該加快建設統(tǒng)一的信息庫,加強政府服務意識的切實轉變,切實加強互聯網審批的有效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