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學政務AP P(客戶端)研究組發(fā)布2015年國內70個大中城市政務APP的使用調查數據。調查顯示,其中69個城市共有政務APP316個,平均下載量為7.8萬次,一線城市的滲透率較低,六成政務APP在3個月內從未更新。(人民網1月21日)
責任編輯:admin
在現代社會,互聯網是人們的基本生活方式。政府與時俱進,開發(fā)政務APP,一方面,能及時發(fā)布政府信息,并提供在線交流,讓普通老百姓不用去各個政府單位,就能在線獲得相關咨詢與服務;另一方面,也方便公開政務信息,有利于公眾行使知情權和監(jiān)督權??梢哉f,在“互聯網+”時代,政務APP是政府聯系服務群眾的橋梁、接受群眾監(jiān)督的窗口。但如只開發(fā)不運營維護,那么這些App便成為擺設,造成資源浪費。
政務APP成擺,固然有人才、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恐怕還是一些地方和單位工作態(tài)度和作風出了問題,在聯系服務群眾方面沒有真正“走心”。一些單位開發(fā)政務APP,只不過圖個“有”,凡事趕個新鮮,免得落于人后,至于其服務功能成了浮云。這種聯系服務群眾“軟性不作為”行為,對于政府部門來說無疑在自滅權威、自毀形象。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以公開為常態(tài)、不公開為例外原則”,要求“推進政務公開信息化,加強互聯網政務信息數據服務平臺和便民服務平臺建設”。加強政務APP運行管理應,充分發(fā)揮其聯系服務群眾功能,可以說勢在必行。一方面,在政務APP開發(fā)上要求真務實,多為老百姓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要通過科學分析、合理規(guī)劃,盡可能避免重復建設。另一方面,要探索建立政務APP管理制度,建立日常維護標準,加強對政務APP的日常監(jiān)管,該并轉的并轉,該升級的升級。對于那些缺乏基礎,純粹是為了搞“花架子”,與老百姓需求脫節(jié)的政務APP,要堅決予以關停。
總之,政務APP不僅代表了政府形象,也越來越多地承擔了政府的相關職能。要讓政務APP真正成為網上“連心橋”,政府部門必須真正把群眾需求放在心上,馳而不息地轉變工作作風,祛除政務APP建設中的形式主義,使其真正成為上傳下達,利民便民的優(yōu)秀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