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順應信息化時代需求,近幾年來,各級黨委、政府紛紛開辦官方微博、政務微信等新媒體,旨在搭建起更多服務百姓的橋梁。不少政務新媒體能夠做到精細化管理,既讓公眾及時了解掌握各項利民惠民政策,又對老百姓所反映的困難與問題等,進行妥善處置,從而有效地融洽了黨群干群關系,增強了政府的公信力。

 
  然而,也有一些政務新媒體重建輕管,不僅內(nèi)容長時間無更新,而且對百姓所反映的困難與問題,也往往長時間無人過問。這種形同虛設的政務新媒體,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當下一些政府部門和單位服務意識不強、作風不夠扎實等問題。
 
  不少政府部門和單位為了提升政務新媒體的影響力,想方設法鼓勵更多公眾進行“關注”,有的還向公職人員下達相關指標,這種過度追求“粉絲”數(shù)量的做法,并不可取。事實上,如果政務新媒體能夠做精做實,即便不需要太多的發(fā)動,也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公眾關注。相反,如果內(nèi)容長時間不更新,對于百姓的利益訴求不理會,就算有再多的“粉絲”,也難以與公眾之間建立起良性互動。
 
  時下,一些地區(qū)開始建立關于政務新媒體的考核機制,用“百姓滿意度”來檢驗政務新媒體的“成色”。這無疑是個好辦法,可以督促各部門、各單位不僅要建好新媒體,更要不折不扣地管理好新媒體,使其充分發(fā)揮作用,真正成為聯(lián)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橋梁和平臺。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