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稱為“新媒體總統(tǒng)”的奧巴馬又有新動作。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報道,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宣布將設立白宮數字部主任一職,并邀請來自硅谷的高德曼(Jason Goldman)擔任。同時,奧巴馬將任命資深媒體人莫瑞(Shailagh Murray)為新一任白宮高級顧問。
距離奧巴馬任期結束還有兩年,美國公眾的視線已逐漸聚焦到2016年的總統(tǒng)大選上。從這次人事調動可以看出,奧巴馬正試圖把握他在政治話語中的中心地位。
曾在Google和Medium就職
高德曼將領導新設的數字部,接替前白宮高級顧問費弗爾(Dan Pfeiffer)監(jiān)管白宮的新媒體宣傳工作。
曾擔任美國《華盛頓郵報》和《華爾街日報》記者的莫瑞將代替費弗爾成為奧巴馬幕僚團隊的新成員。
高德曼之前在Twitter (推特)擔任產品總監(jiān),與Twitter的幾位創(chuàng)始人一起工作。此外,他還曾在Google和Medium就職。當許多奧巴馬的高級推手離開華盛頓轉投硅谷,高德曼卻反其道而行。
奧巴馬說:“高德曼是這個數碼時代的締造者之一,他將給白宮帶來新的能量和最渴求的技術?!?/div>
作為第一任白宮數字部主任,高德曼將領導白宮新媒體戰(zhàn)略辦公室,并負責使用新科技平臺加強政府與群眾的溝通。
莫瑞自2011年起擔任美國副總統(tǒng)拜登(Joe Biden)的副幕僚長和通訊主任。在此期間,莫瑞推出了一系列策略,有效地幫助政府宣傳政策。拜登團隊甚至白宮最核心部門都十分肯定她的工作能力。
奧巴馬說:“在過去的四年里,我一直很依賴莫瑞的建議,她幫助我排除干擾,讓我能看到美國人最切實的需要。我很榮幸她能擔任我的高級顧問。她是拜登的無價之寶。她能繼續(xù)留在白宮工作,這對拜登甚至對這個國家都是幸事。”
奧巴馬表示,他的目標是用20個月的時間推行貫徹他的經濟復蘇政策,這次政府新媒體的升級也是其中一部分。他說:“我們的責任是利用任何資源保證所有美國公民為美國的振興做出貢獻,并讓他們從中獲益?!?/div>
“新媒體總統(tǒng)”是怎么煉成的
根據美國“國會山”報道,白宮早已開始轉變宣傳策略,并嘗試使用新媒體與“目標觀眾”接觸。
《華盛頓郵報》表示,之前出于安全考慮,白宮一直沒有引進新科技。但是自奧巴馬擔任總統(tǒng)以后,白宮便設立了專業(yè)的新媒體小組。每天,該小組要跟蹤上千條Twitter內容和其他50個網絡刊物。
據報道,白宮最尖端的信息技術主要用于加強政府與公眾的接觸。新媒體小組由十幾名成員組成,他們分別是內容撰寫、平面設計、輿論分析和信息技術方面的專家。在2010年,該小組在手機APP上直播了奧巴馬的“國情咨文”講話,并搜集網友的問題。5天之后,奧巴馬在Youtube上對這些問題作出解答。
白宮的信息團隊已在多個網絡平臺開設政府頻道并制作卡通動畫(GIFs)來宣傳總統(tǒng)的近期活動。
目前,白宮僅在Twitter上就開設了40多個官方帳號?!度A盛頓郵報》稱,每個帳號針對不同的“目標觀眾”,并根據他們的需要發(fā)布不同的信息。
此外,在前白宮高級顧問費弗爾的推動下,奧巴馬接連在Youtube, Buzzfeed和Vice等網絡平臺上接受采訪。2015年1月,奧巴馬在Youtube上與三名網絡紅人對談。
費弗爾說:“我們希望借助Youtube網絡紅人的人氣來贏得更多關注。雖然很多傳統(tǒng)媒體記者批評網絡紅人的提問太過淺顯,但是他們提出的問題都是觀眾想聽的?!?/div>
責任編輯:admin
當被問及白宮宣傳戰(zhàn)略的未來時,費弗爾表示白宮將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網絡內容的生產中。
在2008年總統(tǒng)競選中,奧巴馬充分利用網絡和社交平臺,并在Facebook上集結了約600萬支持者。根據白宮官員提供的數據,這些支持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年輕人,他們更希望在社交媒體上獲取政府的新聞。
奧巴馬的助手表示,雖然總統(tǒng)將大部分的采訪份額分給了傳統(tǒng)媒體,比如CNN和《紐約時報》,但是白宮優(yōu)先考慮的還是如何讓更多觀眾信息。
公關領域的專家表示,網絡科技能幫助公關機構直接并準確地將信息傳遞給“目標群眾”。同時,網絡改變了傳統(tǒng)的公關方式,使原來的單向傳播變成雙向的傳播。這種 “對話式”的轉播手段能改善機構和個人之間的關系。
但是專家同時表示,由于信息碎片化和時間限制,機構很難一一提取普通群眾的意見。
新媒體的崛起一方面給普通民眾贏得了更多的話語權,但另一方面導致了信息爆炸,進而將普通民眾的聲音邊緣化。


免責聲明:除非特別注明,國脈電子政務網所載內容及圖片來源于互聯網、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轉載的稿件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注國脈電子政務網,政府CIO的思想陣地與交流平臺,5000位政府CIO在這里讀懂“互聯網+政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