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4年12月中旬,一個名為“學思淺語”的微信公號(微信號xsqy_nxx)悄悄注冊。
 
  一個月后,2015年1月16日,“學思淺語”發(fā)布了第一篇文章《2015反腐大戲看“問責”》。
 
  署名為“笑看春語”的作者在不到1200字的篇幅內,談對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重要講話的觀感。
 
  “六大信號也好,四個要求也罷,通篇看下來,兩個字最為搶眼—— 問責 ,今年的反腐大戲看什么,關鍵就看 問責 。”作者寫道。
 
  之后,“學思淺語”又分別在1月17日、19日、20日、23日、28日、29日和2月4日發(fā)布內容,這些內容既談反腐,又有讀書筆記,還有作者本人的生活思緒。
 
  正如“笑看春語”所說,一直想做一個微信公眾訂閱號,“自說自話,自娛自樂,可以暢談對工作、對學習、對時政的想法看法,也可以寫寫風花雪月、家長里短”,但“直到現(xiàn)在才付諸實際”。
 
  這些內容當中,最火的當屬“武松系列”文章。
 
  “笑看春語”用“武松”來稱呼中央紀委的工作人員,寫“武松們”的工作、生活。
 
  2013年9月上線的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wǎng)站,被譽為揭開了中央紀委神秘面紗,展示了中央最高反腐機構的運作機制。“學思淺語”公號所發(fā)布的內容,則將其中那些個體的真實狀況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平實的敘述和風趣的小故事,不僅吸引了眾多媒體的關注,也獲得了讀者的青睞。
 
  1月20日推出的《“武松”來了 ——告訴您中紀委工作人員的真實點滴》,已有超過18000人閱讀,98人點贊。
 
  1月28日推出的《“武松”的堅守——告訴您中紀委工作人員的真實點滴之二》,已有超過7100人閱讀,91人點贊。
 
  2月4日剛剛推出的《從神秘走向公開的“打虎”——“武松”系列之三》,也已有超過1300人閱讀,22人點贊。
 
  至于為什么公號名稱是“學思淺語”,“笑看春語”在題為《為什么是“學思淺語”》的文章中介紹,名字由來與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wǎng)站在2014年開設的“學思踐悟”專欄不無關系。
 
  “幾年前,我工作的部門想做一個青年同志的小刊物,發(fā)發(fā)青年人自己的文章,當時我想的刊名是 學思宣教 。 宣教 二字,扣著我們部門的名稱,同時正好承接 學思 二字,學習、思考、宣傳、教育,正是我們辦刊的目的,自身修習,提高水平,推動工作。后來這本小冊子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xiàn),刊名也就封存在我的電腦中?!?/div>
 
  2014年8月18日,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wǎng)站推出“學思踐悟”專欄,宣傳十八屆中央紀委的工作要求。
 
  “這個欄目名取得很好,學習、思考、實踐、領悟,蘊含了學而思、思而踐、踐而悟螺旋式上升、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永無止境?!薄靶创赫Z”寫道,“由著這個名頭,我想到了 學思淺語 ,學習、思考是必須的,不論工作還是生活,我們永遠都在學習,永遠都在思考?!?/div>
 
  2月4日,“學思淺語”公號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自己是中央紀委宣傳部(2014年3月中央紀委在宣教室基礎上組建宣傳部)一名工作人員,但開設公號純粹是個人行為,與工作單位沒有關系。
 
  該負責人還向澎湃新聞表示,公號上的內容都是她本人原創(chuàng),希望媒體更多關注其中有關反腐的內容。
 
  澎湃新聞獲授權轉載“學思淺語”公號“武松系列”文章。以下為《“武松”來了 ——告訴您中紀委工作人員的真實點滴》、《“武松”的堅守——告訴您中紀委工作人員的真實點滴之二》、《從神秘走向公開的“打虎”——“武松”系列之三》全文:
 
  “武松系列”之一
 
  “武松”來了
 
  過去,中紀委的“武松們”傳統(tǒng)是只做不說,很少向外界介紹自己的真實情況,給外界的印象非常神秘。這幾年,變化是漸漸發(fā)生的。比如說,前兩年地圖上還沒有中紀委的標記,大門旁只有街道門牌號,沒有單位牌子。而現(xiàn)在,隨便在附近打開“嘀嘀打車”軟件,馬上就顯示出“從中紀委上車”的坐標信息,百度地圖及一些導航軟件也都很清晰的標明了中央紀委的所在。
 
  過去的一年,中紀委的工作通過官網(wǎng)從神秘開始走向更加公開、透明,新年元旦上線的網(wǎng)站移動客戶端更拉近了中紀委與公眾的距離,更快捷更直接的把最新信息呈現(xiàn)在世人眼前。
 
  “武松”來了,希望通過對“武松們”真實工作、生活的點滴記述,得到更多的人的信任與理解,支持“武松們”更有力的打虎,與公眾一起打贏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這場不能輸?shù)墓詰?zhàn)、持久戰(zhàn)。
 
  今天就先來聊聊怎么能當“武松”吧。
 
  成為“武松”需要幾步
 
  目前,進入中央紀委機關工作,凡進必考,流程大致是網(wǎng)上報名、資料審核、筆試、面試、政審、體檢、公示、試用。每一年,中央紀委招考的職位信息都會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網(wǎng)對外公布。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中央紀委的招錄人數(shù)為28人,較2014年減少20人。為何在當前的反腐力度不斷增強的情況下,中央紀委招錄人數(shù)不升反降?
 
  我們不能一說全覆蓋,就先想要增加一堆編制,擴大一批職數(shù),搞人海戰(zhàn)術。必須轉變方式、創(chuàng)新方法,在編制有限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條件落實中央紀委向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紀檢機構的改革任務;在開展常規(guī)巡視的同時,開展機動靈活的專項巡視,逐步實現(xiàn)全覆蓋的目標。
 
  ——《改革就是要改體制動機制》
 
  上面這段話出自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wǎng)站“學思踐悟”欄目的最新文章中,回答了上面的問題。中央紀委在用人方面不會大幅度增加,只能基于每年退休人員的數(shù)量而產生新的增補崗位?!拔渌伞痹诰辉诙?,重要的是安排好“武松”的崗位,調動“武松”的能量,不給中編辦添麻煩,還要完成打虎的任務。
 
  什么樣的人能當“武松”
 
  國考公布的中央紀委有關職位信息每年不盡相同,每個崗位也會些差異,基本上來說,除了個別技術崗位,普遍要求有兩年基層工作的最低年限,大部分都需要本科或者碩士研究生以上的學歷,政治面貌為中共黨員,專業(yè)包括哲學、中文、法學、行政管理、歷史學、政治學、審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金融學等等。還會要求有兩三年以上文字綜合、財會或審計工作經歷,有較強的文字能力和較高的計算機操作水平。除此之外,公開從地方遴選的條件類似,需要了解的,請找度娘。
 
  天涯論壇上,曾有人總結了報考中紀委的條件:政治必過硬,學校要名牌。筆試得過關,面試須沉著,政審沒問題,體檢很健康。
 
  政治過硬那是必須的,學校要名牌不是絕對的,只要考得好,英雄莫問出身,但是一所名牌的母校,肯定是“加分”的。
 
  估摸自己符合這些條件,真心愿意當“武松”的,就可以報考試試啦,從筆試到體檢,每一步都很重要,決定著最后的結果。
 
  什么樣的人真的適合當“武松”
 
  上面說的是報考的條件,那么實際上還有很多沒寫在公告里的情況也需要知道,這些才是重點。
 
  天涯論壇總結報考條件那位仁兄,隨后還有幾句話:工作比較苦,房子買不起。多半在外地,女友全分手。看來真是同道中人,寥寥數(shù)語,道盡個中苦澀。
 
  常年出差是家常便飯。仔細看看國考公布的中紀委職位備注一欄,多顯示為“常年出差”或“經常出差”。這可不是虛言。目前,紀檢監(jiān)察室數(shù)量占到中紀委全部27個機構的44%,達到歷史上的最高值。再加上巡視組,多半人馬都是要常年出差在外的。“武松”打虎要上景陽岡,在家里貓著可打不著老虎。
 
  工作任務繁重艱苦。中央紀委機關的正常上班時間是周一—周五早8點到晚5點,中午可以有一個小時的午休時間,但實際上恐怕在這里工作的每個人都無法按照這個時間上下班。負責信息報送、公文流轉的人,常常早上6點多就到達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工作,而晚上9、10點鐘才離開單位的大有人在。還有相當數(shù)量的人全年幾乎沒有節(jié)假日。
 
  十八大后,不但是一線人員緊張忙碌,就連食堂的大師傅們也忙碌了很多。以往的周六周日,在單位加班吃飯的人不過2、30人,而現(xiàn)在要占滿半個食堂的座位。
 
  如果是在外辦案、巡視,那除了睡覺的幾個小時外,時間全部都是組織的,深夜加班開會研究線索、討論案情、撰寫報告,那再平常不過。沒有頑強的意志品質,沒有過硬的身體素質,沒有艱苦奮斗的精神,“武松”是打不過大老虎的。
 
  無圖無真相——
  這是晚上的中紀委辦公樓。
  這是早上加班的“武松”常常欣賞的風景。
 
  待遇不要有太高的期望。盡管最近都在熱炒公務員加薪的消息,但真的不要對此期望過高。一位入職15年的副處級干部,目前調整過工資后,可以全部拿到的工資大概在7、8000左右,沒有年底高額獎金,更也沒有灰色收入。對房子也不要期待太多,能買到經濟適用房就是最好的待遇。
 
  網(wǎng)上有人說:真要去中紀委,如果家底夠殷實,就無任何心理負擔。這倒真是句實在話。不過也不是說非得像*思聰那樣才能當“武松”,只要對物質生活別有太高的期盼,家庭又無過重的經濟負擔,中等偏下或者下等偏上的生活,還是可以有的?!拔渌伞钡馁旱撜娌桓?。
 
  另一半很重要。做“武松”的另一半其實挺不容易,對方掙的不多,還起早貪黑,選擇了紀檢干部,就意味著也選擇了為打虎反腐無私奉獻。品嘗過因加班、出差過多,不能陪伴對方而分手、失戀滋味的中紀委年輕人,可不算少,只是這樣的辛酸只能放在心里,不足為外人道。過來人說,找個“三觀”一致的另一半,利人利己利反腐。
 
  不少熱心的紅娘在為中紀委的年輕人牽線搭橋時,都會仔細掂量對方的工作、家庭以及性格、愛好。如果對方收入比較高,家中老人將來能幫著帶小孩,本人又穩(wěn)重大方,不貪慕虛榮,那才是上佳之選。如果有這樣的好姑娘、好小伙兒,歡迎大家多介紹。還要事先說一點,如果別人給你介紹了一個中紀委的年輕人,約好了相親的時間,事到臨頭,他卻因臨時加班有任務不能赴約,還請給他多點諒解和機會。因為真的有這樣的年輕人,曾經因為工作,耽誤了多次的相親時間?!拔渌伞毙枰獔詮姷暮蠖埽枰嘁恍├斫馀c寬容。
 
  那么,最后問題來了,看了這么多,你還能堅持認為自己適合“武松”這個光榮的職業(yè)嗎?
 
  雖然有這么多的辛苦和無奈,但“武松們”也有很多快樂和幸福,下次告訴您。
 
  “武松系列”之二
 
  “武松”的堅守
 
  書接上回。上一次咱們聊了想當“武松”要符合哪些基本的條件,其實真不算吐槽,可還是讓很多人感慨中紀委的辛苦。那么,也許有人會問,既然條件這么差,有本事有能耐的“武松”干嘛不辭職?怎么還堅守在這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武松”選擇的堅守。
 
  大部分年輕人在走出校門找工作時,選擇的是一份職業(yè),而不會直接想到“事業(yè)”。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機關現(xiàn)有35歲以下的工作人員800多人,約占機關全體的45。8%。大多數(shù)的“武松”也都曾面臨過職業(yè)的選擇。很多人會從工作前景、興趣程度、工作壓力、工作地點、經濟收入等不同方面去考量。
 
  報考中紀委,穩(wěn)定的國家公務員待遇固然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很多年輕人“初生牛犢不怕虎”,看重的是機遇與平臺。在基層有過工作經驗,通過遴選渠道成為國家公務員的,對平臺的提升更加渴望,對工作前景更加充滿期待。
 
  有個“武松”,多年前考中紀委時,同時收到了兩個地市級檢察院的錄用通知。在當時,檢察院的待遇比中紀委好得多,但他還是選擇了到中紀委。他認為可以站在更高的平臺上去嘗試一下,鍛煉一下自己,平臺越高,視野也就越廣闊。還有個“武松”剛到中紀委時,月工資不過千把塊錢,有家北京的國企要他,月薪6000+,但他還是留下了,因為他覺得這種工作機會不是錢能夠換來的。
 
  一項調查顯示,大約六成的人在求職時并不是首要看重薪酬,七成人會考慮職業(yè)發(fā)展和潛在的成長空間等因素。一個較高的起點和平臺,有助于實現(xiàn)自我價值和社會責任的統(tǒng)一。此外,還有學者分析數(shù)據(jù)認為,人在做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時,會調動自己最大的能量,從而在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
 
  十八大后,黨中央重拳出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不斷深入,打“老虎”怎么打,糾“四風”怎么糾,“三轉”怎么轉,紀律檢查體制改革怎么改,腐敗蔓延的勢頭怎么遏制住,這些問題不但是讓媒體和公眾關注、關心的熱點,也是每一個“武松”面臨的挑戰(zhàn)。表面上看,工作忙了,加班加點多了,實質上是形勢更嚴峻了,挑戰(zhàn)難度更大了。老虎越是難打,越是激發(fā)斗志,不然,“武松”又怎么能成為“武松”呢?
 
  除了在挑戰(zhàn)中不斷成長,每一個“武松”的背后,還牽動著許多個普普通通的大家、小家。中國老百姓的期望,就是一種最樸素的情懷,來了,咱就得好好干,得成為合格的“武松”。
 
  每次中紀委開全會時,會抽調各部門的年輕骨干到會上服務,收發(fā)材料、聯(lián)系代表、編寫簡報等等。作為最大的“福利”,這些工作人員有機會在總書記講話時到現(xiàn)場聆聽,雖然座位往往是最后一排。有一次,新聞聯(lián)播的鏡頭掃到了最后一排某“武松”的半個后腦勺。千里之外,某個“武松的娘”在電視機前立馬認出了這是“俺兒子”的后腦勺。“武松”說,為了讓俺娘能看到這“半個后腦勺”,也得好好工作。
 
  有個“武松”周末加班的時候,父母打來電話。當媽的心疼兒子大晚上還在單位,讓兒子早點回家。而當?shù)囊话褤屵^電話說:“好好干,你們要多抓啊,累點兒就累點兒吧,岐山書記就是厲害。你見了跟他說,再不抓就不成樣子啦?!?/div>
 
  外出到某省巡視的“武松”,收到了當?shù)匾晃恍W生的來信,孩子在信中夾寄了幾十元錢,信里說來巡視的爺爺、叔叔辛苦了,寄上我攢的零用錢,請你們晚上加班的時候喝點好茶。巡視組最終找到了這個孩子,把錢退了回去。但這封信比“好茶”更提神,更溫暖,更能觸動“武松”內心那最柔軟的地方。
 
  入職幾年后,人會經歷,會變化。當對自己的工作產生了歸屬感、幸福感、成就感之后,就會越來越明顯地形成“職業(yè)錨”。這個所謂的“職業(yè)錨”就是指當一個人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職業(yè)中那種至關重要的東西,是價值觀,也是事業(yè)心。
 
  “武松系列”之三
 
  從神秘走向公開的“打虎”
 
  話說當習總書記變成習大大,當吃過慶豐包子的習大大又變成“包子哥”,在這樣的大形勢下,中紀委和中紀委工作人員的去神秘化自然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從神秘走向公開的“打虎”。
 
  中國人有一種非常謙遜內斂的傳統(tǒng),低調是美德。前些年,很多領導都認為只需要默默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對外的宣傳保持著傳統(tǒng)模式,通稿、社論、新聞聯(lián)播、重點專欄,中規(guī)中矩,不求出彩,但求無過。稍微“出挑”的宣傳方案就很難被通過。
 
  七八年前,有一次,搞宣傳的“武松”為了能推動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之聲頻道的“廉政第一線”,做成一期與中紀委有關部門負責人的“電話連線”,忙上忙下,跑前跑后,最終在領導臨外出前一刻獲得批準,喜出望外,激動得差點流淚。
 
  2012年到2013年,中紀委宣傳部門與人民網(wǎng) 共產黨新聞網(wǎng)合辦了“反腐倡廉在線訪談”,中央紀委全會文件起草組、信訪室、巡視辦、黨風室的工作人員幾次走進直播間回答網(wǎng)友提問,視頻直播,讓公眾近距離了解了中紀委工作的一些具體情況。當時參加訪談的年輕“武松”既認真又興奮,要把組織交給的任務完成好,還要把老百姓最想知道的說清楚說明白,一場訪談下來,聚光燈下的“武松”們汗流浹背,但臉上卻是一番創(chuàng)造了歷史的飛揚神采。
 
  不久,中紀委的宣傳部門繼續(xù)邀請專家、學者在新華網(wǎng)參加訪談,邀請地方紀委官方微博參加新浪微博的“黨風廉政系列微訪談”,在微博上與網(wǎng)友進行互動訪談。每次一個多小時的互動,收到的網(wǎng)友提問一兩千條。中紀委與地方紀委的“武松”通力合作,實現(xiàn)了通過社交媒體平臺與網(wǎng)友的互動交流,這樣的事,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每一次從神秘走向公開的前進,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少不了開明領導的支持,也離不開幕后“武松”們執(zhí)著的努力。
 
  2013年9月2日,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wǎng)站正式上線發(fā)布,這是中紀委從神秘走向公開的里程碑。一個萬眾矚目的綜合性政務門戶網(wǎng)站,要有政治立場,要權威準確,還要辦出新銳媒體的效果,壓力可想而知。那段日子,網(wǎng)站的“武松”們以單位為家,每天不是在工作,就是在琢磨如何工作。
 
  初期,網(wǎng)站“吸引眼球”,主要靠案件信息發(fā)布,這是絕對的獨家新聞,殺傷力極大。在打響頭炮之后,網(wǎng)站積極向多元發(fā)展,曝光臺、每月E題、讀書、學思踐悟、聆聽大家等,迅速依靠各自的特色成為了響當當?shù)慕鹋茩谀俊>W(wǎng)友看到的是繽紛多彩的網(wǎng)站,而在后臺支撐的是十八大后“武松”們工作的巨大變化和成果。從加大查辦案件力度到反“四風”、拓寬舉報渠道,從落實主體責任、監(jiān)督責任到紀檢機關的“三轉”、中紀委自身內部的機構調整,從發(fā)揮巡視利劍作用到嚴查“燈下黑”……。網(wǎng)站為群眾的推開了一扇窗,架設了一座橋。
 
  曾有人問,案件查辦(現(xiàn)稱紀律審查)信息經常在周五傍晚發(fā)布,各地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典型案件每周通報又是在周一,這是不是“周五打老虎、周一拍蒼蠅”的頻率?“武松”很無奈的說,想得太多了,每周通報在周一很正常,但周五發(fā)布“打虎”信息,可沒有特意這樣安排,只是巧合。不追求形式,時間服從工作。
 
  紀律審查信息的發(fā)布非常講究,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專人負責,嚴格保密。接到指令前,各環(huán)節(jié)都處于待命狀態(tài),但誰也不知道將要發(fā)布的信息是什么。發(fā)布的時機要根據(jù)當時各種因素,比如被審查對象是否已被帶走,重要的涉案人員是否已經被“控制”,等等,要及時向社會公開,但也絕不能造成打草驚蛇,影響辦案。負責這項工作的“武松”必須隨叫隨到,有時加班很晚剛回家,正想休息,一個電話來,又得匆匆趕回單位。
 
  從神秘走向公開,不僅是利用新媒體、新手段,在傳統(tǒng)媒體方面,也有很多新突破,比如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中國紀檢監(jiān)察雜志,對刊物進行改版,調整機構,充實了一線采編力量,一批優(yōu)秀的記者展露才華,大顯身手。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與互補,最大化整合調動資源,進一步放大了宣傳的效果。
 
  再比如專題紀錄片《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在央視黃金時間播出,大量曝光細節(jié),不遮不掩,實事求是,讓觀眾盯著屏幕追著看,讓網(wǎng)友刷屏朋友圈看了又看?!拔渌伞闭f,老百姓想看的,愛看的,就是我們工作的方向,既然片子受歡迎,也可以像美劇一樣,這季播完了,明年還有下一季。
 
  今年元旦,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wǎng)站客戶端上線試運行,這順應了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形勢和公眾的需求,但也是對“武松們”又一次難度系數(shù)不低的挑戰(zhàn)。負責這項工作的某“武松”說,要不出錯,還要做得精彩,早出晚歸、不辭辛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智慧與靈感。這項新的挑戰(zhàn)只能在學習中摸爬滾打,不斷總結,不斷前行。很累,但值得。
 
  “打虎”為什么要從神秘走向公開?昨天,中紀委監(jiān)察部網(wǎng)站發(fā)布了一篇文章《一論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條體會:不得罪腐敗分子就要得罪13億人民》,從另一個角度回答了這個問題,這是對13億人民的承諾與交代。走向公開,就是為了打破曾經存在于紀檢部門與公眾之間的信息壁壘,消除隔閡,不給虛假信息和夸大炒作以空間和機會,傳播正能量,讓公眾真實的了解打虎,支持打虎,監(jiān)督打虎,讓公眾了解“武松”的定力、信心與決心,讓“武松”更好的完成歷史的重任和人民的囑托。
 
  中紀委的“武松”小伙伴們,拿出了滿滿的誠意,正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用行動,讓“打虎”從神秘走向公開。這份誠意,想讓您知道,在作風建設的路上,在反腐敗復雜、艱苦的路上,您可以與“武松”一路同行,您也可以與“武松”并肩作戰(zhàn)。
 
  “武松”說,每天早上叫醒我們的不是鬧鐘,而是責任?!拔渌伞闭f,當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擺在面前的時候,不想因為自己沒有盡力,而讓日后后悔,如果要為這份責任加上一個期限的話,我希望是有生之年?!拔渌伞闭f,在辦公桌上一本本堆積起來的,不只是案卷的厚度和定性量紀的尺度,還疊加了我們信仰的高度,延展了我們人生的寬度。
 
  大浪淘沙,熔爐煉金,漸漸的,選擇堅守的“武松”就把“打虎”這個職業(yè)變成了一份孜孜追求的事業(yè)。為“打虎”事業(yè)作出應有的貢獻,不是“武松”們年終總結中那行固定的內容,早就變成了“武松”日日夜夜的工作內容,成為他們真實生活的點點滴滴。
 
  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對“武松們“要求很明確:忠誠、干凈、擔當。不能打虎、不會打虎的,尸位素餐者、碌碌無為者得讓位,該調整的調整,該撤換的撤換。跟“老虎”狼狽為奸的,跑風漏氣者、以案謀私者,更要被問責。
 
  “武松”在自己的事業(yè)追求上,將面臨更艱巨的挑戰(zhàn),這就是他們自己選擇的堅守。

責任編輯:admin

關注國脈電子政務網(wǎng),政府CIO的思想陣地與交流平臺,5000位政府CIO在這里讀懂“互聯(lián)網(wǎng)+政務”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