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政務微博突破5000個大關,較前一年增加了83.28%!

  從2010年10月,全市第一個政務微博“@豐都縣檢察院職務犯罪預防科”面世;到2011年5月,市政府新聞發(fā)布辦公室率先在四大直轄市中開通省級政務微博;再到2013年11月,“@重慶高院”和“@風正巴渝”亮相,通過網絡征集線索……

  在不到四年的時間里,重慶政務微博已成為政府信息公開,溝通政府和群眾之間的一座重要橋梁。

  互動 承諾半小時給予回復

  “假如叫獸離開了你,就讓‘平安渝中’守護你吧!”這是近日渝中區(qū)“@平安渝中”發(fā)布的微博。(注:“叫獸”是最近很火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中的男主角)

  “警察蜀黍也賣萌!”眾多網友看后說。警民距離就此迅速拉近。

  15個月大的“@平安渝中”,已擁有粉絲62萬多人。“針對網民的訴求,我們承諾在半個小時內給予回復。”3月19日下午6點30分,“@平安渝中”的4名“警小花”仍在辦公室電腦邊刷屏,回復網友私信。“這份工作沒有上下班,有時候臨睡覺前都還要上網看,網友有無私信問題。”80后“警小花”李想告訴記者。

  為提高“@平安渝中”的快速處置能力,渝中區(qū)公安分局制定有一系列章程文件,保障信息部門與業(yè)務部門的溝通聯(lián)系。分局領導班子在手機、電腦上安裝有“微博桌面”,每天都會閱看“平安渝中”搜集的舉報信息和網友的建議,以及相關處理回復情況。

  有網友反映一根燈桿被車撞了,第二天立即有市政人員前去勘測;有網友反映警隊生活很神秘,分局立即組織“圓夢警隊”活動……“@平安渝中”誠懇聽取群眾意見,認真對待群眾訴求,為市民做了4000多件實事。

  民有所愿,我有所為。“@重慶交巡警”,與貴州聯(lián)動護送危急病人到重慶就醫(yī);“@榮昌縣行政效能投訴中心”,接受群眾對窗口單位的投訴……重慶的政務微博,把和網民的互動當成主旋律。

  一位ID為“苦中求樂2013”的網友直言,“在我們心中,‘警小花’、‘李sir’不是蓋大帽的冰冷符號,而是身邊親切可靠的朋友。”

  便民 指尖上的吃住行服務

  31歲的周林(化名),ID為“重慶黑馬大叔”,粉絲4萬人。

  他的1000多個微博關注對象中,有1/4為重慶政務微博——登錄市旅游局微博,看哪里花開了;登錄市政府新聞辦官方微博,關注全市大小政事;進入交巡警微博,看哪里又堵車了……

  從“政務發(fā)布”到“創(chuàng)新服務”,重慶政務微博,不斷向新型服務轉型。

  3月19日點擊進入“@重慶高速12122”。“G65渝鄰路入城方向大灣至高嘴K1512處,發(fā)生交通事故,占超車道和行車道,請過往車輛減速慢行。”“G85成渝路郵亭至永川K67-K70因三環(huán)施工,進城方向封閉,出城方向單道雙通已結束”……實時路況信息一目了然。

  該微博一天平均更新21.23條信息,位居全市政務微博活躍度榜第一名。

  “@重慶氣象”的人氣也很火爆,有20余萬人的粉絲量。微博中常能看到如“抓緊享受周六27℃的艷陽,周日中雨洗城將難超20℃”再加個笑臉的極富生活化的語句,一下子把枯燥的氣象信息轉換為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

  如果你想到區(qū)縣郊游,也可登錄重慶政務微博。

  位列全市政務微博影響力第三的“@巫山縣人民政府”,展示有巫山龍骨坡抬工號子、特色小吃大昌雪棗,以及滿山紅楓的巫峽秋色。在巫山縣縣委辦公室副主任劉慶芳看來,“微博既是對區(qū)縣的一種營銷,也方便了市民出行,是一種雙贏。”[page]

  有些“懶微博”惹人厭

  不過并非所有的重慶政務微博都令人滿意。

  開縣政協(xié)的官方微博自2013年3月6日之后,沒有更新一次信息。更讓人不解的是,該微博除了發(fā)布一些政務信息,還發(fā)布一些“戀愛語錄”——

  “給你的愛若只是習慣,那便如同吃飯睡覺,永遠無法戒掉!”“看淡一切悲歡離合后,才發(fā)現,我只是個木偶!”瀏覽這些風花雪月的段子,網民們還以為在瀏覽網絡版的《知音》雜志。

  類似的“僵尸微博”、“懶微博”,還為數不少。

  南岸區(qū)南坪鎮(zhèn)微博注冊于2012年2月19日,之后只發(fā)布了38條信息,擁有粉絲68人,且自當年3月7日就再無更新。

  南岸區(qū)花園路街道騎龍社區(qū)居委會自2011年12月19日開通微博后,只發(fā)布過4條微博。

  同時,某些區(qū)縣政務微博的吸引力也不強,比如渝西一區(qū)縣級政務微博,注冊了兩年多,只有1300多名粉絲,是其他區(qū)縣的零頭。其微博很多內容是引用的簡報內容,黨八股味道十足,讓人不甚喜愛。

  記者調查中還發(fā)現,一些政務微博的管理還有待提高。

  比如,同是區(qū)縣級政務微博,命名不規(guī)范的現象非常普遍,有“重慶市江北區(qū)外宣辦”,有“榮昌發(fā)布”,有“奉節(jié)政務”,有“微播南川”,北部新區(qū)的微博名叫“重慶向北”……

  搜索大足政務微博,同時找到“大足在線”和“大足發(fā)布”。兩者都稱自己是官方的,讓網民都不知道該相信誰的。

  與“@平安渝中”4、5名專人負責維護相比,更多的政務微博就只是一人兼職管理,顯得有點力不從心。

  對于以上出現的情況,西南政法大學輿情研究中心主任蔡斐分析,一是領導在思想上不重視,將政務微博作為可有可無的“走過場”形式看待,導致政務微博無論在人員組成,還是資源配置上都不在優(yōu)先考慮的位置;二是微博管理人員網絡應用技能不高,過分擔心微博說錯話會引起麻煩,因而保持一種“還不如不說”的敷衍態(tài)度;三是政務微博的配套制度沒有建立健全,導致政務微博的應用處于一種“自說自話”的狀態(tài)。

  在業(yè)界看來,“懶微博”的背后是一種“懶政”——在全媒體時代,因為政務微博的不作為,影響了政府與市民的正常溝通和聯(lián)系。

  政務微博如何應對挑戰(zhàn)

  信息化大潮中,網民對政務微博的要求越來越高。

  去年10月15日,國務院發(fā)布通知,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應積極探索利用政務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及時發(fā)布各類權威政務信息。2014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了加強政務微博建設的要求。

  重慶政務微博該如何做?業(yè)內專家建議,要進一步完善政務微博的制度建設,明確政務微博信息采集、審核、編輯、發(fā)布、審查、跟蹤、反饋等具體要求,如公開日常政務新聞與信息、適時回應社會熱點問題與輿情、及時通報突發(fā)事件的動態(tài)信息與應對舉措、認真吸納民眾建議與投訴等。

  “可仿照昆明等地,將政務微博納入主管領導的相關考核體系之中,形成倒逼機制。”蔡斐說。

  同時,進一步加強政務微博的內容建設。積極尋找社會共識話題,打通“政府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把政府想要表達的和群眾想要關心的問題結合起來,擴大信息公開,推進群眾互動參與,進一步達成社會共識。

  線下苦練內功,線上加強溝通。正如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周波在首屆政務發(fā)布微博模式探討高峰論壇上提到的,“重慶政務微博要把發(fā)布人民群眾關心的信息放在首位,還要把民生服務從線上落實到線下。”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