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申請人有望不用再為不清楚如何辦理政府“點頭”事項而煩惱;在辦理行政審批事項時,申請人也將不用再為重復提交政府內部本可共享的材料而頭疼。
 
  “深圳市政務服務事項系統(tǒng)”設立運行近四個月來,利用系統(tǒng)管理政務服務事項的成效初顯,建立審批權力清單,厘清審批權力的“家底”;打通各部門間的信息“孤島”,實現資源共享;規(guī)范辦事指南,建成統(tǒng)一標準。政務服務事項系統(tǒng)的運行,將有力推進我市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服務經濟社會更好發(fā)展。
 
  打通信息壁壘 政務服務數據實現資源共享
 
  為了方便老百姓找政府辦事,2004年成立的市行政服務大廳進駐了35家政府機構的辦事窗口,集中為老百姓辦理行政審批事項。
 
  “雖然政府審批的窗口集中了,但政府內部依舊是一個個‘信息孤島’。過去是跑部門,現在變成跑窗口。”市政務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政府各部門間的互不通聯,信息不能共享。申請人在辦理行政審批事項時,需要重復提交由政府批出來的材料,費時又費力。
 
  “事項系統(tǒng)運行后,這種情況將得到改觀。”這位負責人說,事項系統(tǒng)與網上辦事大廳、跨部門協同審批系統(tǒng)進行有機融合,將打通政府部門間的信息壁壘,讓各區(qū)、各部門的電子政務“后臺”實現互通互聯,政務服務數據得到資源共享,從而實現“一個政府對外”的理念。屆時,申請人可不用再提交政府部門之間可以共享信息的材料,簡化申請材料,方便申請人。
 
  規(guī)范辦事指南 今年將建成標準統(tǒng)一的政務服務體系
 
  找政府辦事,老百姓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這事該怎么辦。以辦一張準生證為例:不同的區(qū)、街道要求各不相同,給了辦事員自由裁量權和內部操作空間。
 
  “老百姓所需要的辦事指南,不應該是一些政府辦事員嘴里的辦事指南,而應該是公開透明的標準化、規(guī)范化、可預期的辦事指引。”該負責人說。
 
  目前,行政許可、非行政許可、行政服務事項都將按照“最小顆粒度”被納入政務服務事項系統(tǒng),統(tǒng)一進行發(fā)布、管理。每一個進入系統(tǒng)的事項,都要求填報包括辦理材料、辦理區(qū)域、是否網上辦理在內的140多項“小細節(jié)”,并以目錄形式全面、準確地展現,方便申請人查詢。
 
  “行政審批事項的辦事標準在網上公布后,基層的辦事機構、派出機構就必須按照統(tǒng)一標準為申請人辦事,原有的自由裁量權將被限制。”該負責人介紹,2014年全市將建立健全無縫銜接、標準統(tǒng)一的政務服務體系,為市民群眾提供無差別、人性化的高品質政務服務。
 
  建立審批權力清單 推進審批制度改革
 
  “在行政審批事項中,大多數行政服務類事項是由政府部門設定的,名目繁雜、數量多,有時候連設定的部門自己都搞不清。”該負責人說,在歷次行政審批改革中,精簡、下放的往往是占少數的行政許可和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難以觸及龐大的行政服務事項。有時,被精簡掉的審批權力,“搖身一變”,就成了行政服務事項。
 
  政務服務事項系統(tǒng)運行后,各區(qū)、各部門所有的行政審批事項都必須錄入該系統(tǒng),裝進統(tǒng)一“盤子”,列出審批權力清單,“曬”在網上。而未納入系統(tǒng)的事項,事項的實施部門也不得要求申請人申辦,即“目錄之外無審批”。
 
  截至目前,全市按照“最小化無遺漏”的原則已錄入政務服務事項1655個,其中行政許可事項537個,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170個,社會事務服務事項948個。每一個錄入系統(tǒng)的事項都會自動生成統(tǒng)一編碼,作為事項的“身份證明”,實現對事項從注冊發(fā)布到變更、注銷全流程管理。
 
  該負責人表示,政務服務事項系統(tǒng)投入使用后,將徹底摸清我市行政審批事項的“家底”。今后的審批制度改革都將集中圍繞這些事項“存量”進行,不是單純精簡事項,而更加側重于對審批權力的規(guī)范和約束。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