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故宮博物院、微軟亞洲研究院和北京大學在故宮博物院西南崇樓舉行發(fā)布儀式,宣告“走進清明上河圖”沉浸式數字音畫展示項目正式完成。游客今后可以在故宮的兩個展廳中借助多媒體平臺,交互式地欣賞這幅傳世名作,流暢的交互操作和逼真的音效,讓用戶有走進800多年前北宋都成汴梁熱鬧街市的感覺。

故宮微軟北大聯(lián)手 讓用戶親身走進清明上河圖

  故宮博物院、微軟亞洲研究院和北京大學領導在項目書上簽字

  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表示:“我們一直致力于用創(chuàng)新科技創(chuàng)造物質和精神財富,造福社會。這次的合作只是一個期間,我們衷心希望有更多的有識之士加入到這一事業(yè)中,利用科技的力量是文明之火得以薪火相傳?!?/p>

  故宮博物院資料信息中心主任胡錘告訴搜狐IT:“世博上展示的是基于清明上河圖的情節(jié)的再次創(chuàng)造,而不是原圖。與世博會上清明上河圖的解讀方法不同,博物館要靠藏品說話。我們是數字物證機構,希望觀眾在原作基礎上感受,不希望改變其表現(xiàn)形式,而是提供附加的多媒體信息,讓觀眾更容易沉浸在原始作品的意境中。”

  走進清明上河圖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古代風俗畫中的鴻篇巨制。它再現(xiàn)了12世紀北宋全盛時期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千百年來,以其“至廣大、盡精微”的現(xiàn)實主義表現(xiàn)風格,內涵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精湛絕倫的繪畫技藝,以及富有傳奇色彩的流傳經歷,在中國繪畫史上奠定了卓爾不群的顯赫地位,是故宮博物院的國寶級藏品之一。

故宮微軟北大聯(lián)手 讓用戶親身走進清明上河圖

  “走進清明上河圖”沉浸式數字音畫展示

  為了用通俗、新穎的形式幫助觀眾了解《清明上河圖》的豐富內涵,故宮博物院、微軟亞洲研究院、北京大學聯(lián)合開展了“走進清明上河圖”沉浸式數字音畫展示項目。它采用高精度的電子圖像,清晰展示《清明上河圖》的精微細節(jié);基于專家研究成果而設計的場景對白和環(huán)境音效,建構逼真的立體聲音環(huán)境,使觀眾仿佛置身畫卷,與宋人摩臂擦肩,聆聽市井喧嘩、人物故事,領略風華蓋世的古都盛景。

  搜狐IT現(xiàn)場體驗了“走進清明上河圖”沉浸式數字音畫展示,它通過一塊觸摸屏和用戶交互,用戶通過多點觸控可以完成平滑的畫卷拖動、放大、縮小。數字化的清明上河圖清晰度非常高,放大時可以清晰看到畫布的紋理,比在展柜中更能感受這幅名作驚人的細節(jié)。同時,用戶選擇的畫面也通過一臺高清投影機顯示在大屏幕上。更為奇妙的是,現(xiàn)場的音效會隨著用戶的瀏覽而改變,例如大場景下是集市中嘈雜喧嘩的聲音,一旦放大到某個細節(jié)場景,就可以聆聽畫中人物的對話細節(jié),例如賣麻繩的、算命的。因為采用了5.1聲道技術,各個場景的聲音位置會隨著用戶的拖動而變化。由于出色的人性化設計,畫面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音效在切換時非常自然,就像我們真的走在北宋汴梁的街市上。

  突破技術難點 給博物館行業(yè)以啟示

  談到“走進清明上河圖”沉浸式數字音畫展示項目開發(fā)中的難點,微軟亞洲研究院徐迎慶研究員對搜狐IT表示,最大的技術難點就是讓立體的聲音非常流暢地在不同環(huán)境中切換和過渡,這需要求解出清明上河圖中每個人物和對象在畫卷中的三維位置。計算機通過數學和幾何方式進行位置計算,但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散點透視不符合這種三維方式,因此,微軟亞洲開發(fā)了一套嶄新的算法,將散點透視的畫面映射到三維空間。其次,高分辨率的數字清明上河圖達到約150000*7000像素,文件3.15GB,加上51個場景的700多段對話,4GB的數據要實現(xiàn)實時切換,對微軟也是一個挑戰(zhàn)。徐迎慶透露,這個項目中應用了微軟的ICE和Silverlight技術,實現(xiàn)了流暢的展示和切換。

故宮微軟北大聯(lián)手 讓用戶親身走進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清晰度非常高,放大時可以清晰看到畫布的紋理

  胡錘則認為這個項目最大的挑戰(zhàn)在于表達理念上的創(chuàng)新,“在數字時代如何用新的方法解讀文物,這是一種創(chuàng)新,其中的對話內容都是在專家研究基礎上實現(xiàn)的。實現(xiàn)了51個情節(jié)下的700多段對話,音頻總長度約2小時,都是經過學術考證的結果。希望這個項目給博物館行業(yè)一個啟示,讓大家關注新的呈現(xiàn)方式。”同時,主辦方透露,微軟亞洲研究院在文物的呈現(xiàn)上還有更多想法,今后會陸續(xù)實現(xiàn)。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