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網友“信任黨”在紅網百姓呼聲發(fā)帖給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春賢進言,希望能早一點拆除省委院內矗立多年的最后一根煙囪。這個帖子引起省委書記張春賢的高度重視,他親自過問此事,并于8月4日下午,邀請湖南省、長沙市兩級部分領導見證了煙囪爆破拆除全過程。
這根煙囪被炸掉意義超過了事件的本身,它體現(xiàn)了湖南省委貫徹執(zhí)政為民的意志,體現(xiàn)了湖南省推進節(jié)能減排的決心,也體現(xiàn)了湖南省對支持長沙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態(tài)度。
“炸毀一根煙囪,也許不總需要省委書記來做決策,但這一次有其特殊的意義。”張春賢如是說。的確,從這一根小小的煙囪里面我們就能清楚地看出湖南服務型政府的政治風貌。
首先,作為愛民為民的省委省政府“樂于聽”。樂于通過各種渠道了解民生疾苦,聽取民聲建議,是湖南執(zhí)政為民的鮮明特點之一。隨著通訊技術和互聯(lián)網技術越來越發(fā)達,政府聽取民意、匯集民智更加快捷、方便、準確。今年以來,從春賢書記到各市州的大小官員都紛紛上網和網友進行溝通交流,疏通了民意上達的通道,拉近了政府和群眾的距離。使得政府能夠聽四面、觀八方,即時聽民生、匯民意、聚民智。
勤政愛民的省委省政府“勤于辦”。湖南對于民生民意的重視沒有僅僅停留在“聽”上,而是銘記于心中,并提上了執(zhí)行的日程本上,知冷暖的基礎上能否解決問題才是重視民生民意的關鍵所在。今年春賢書記已經兩次就網友的留言建議進行現(xiàn)實中的操作了,7月17日,一網友在一篇新聞后發(fā)表跟評:湖南省屬高校的干部任命請春賢書記一定要多聽聽一線老師的意見。張春賢第二天即約見省委組織部聯(lián)系高校干部工作的負責同志匯報,表示干部選拔任用要拓寬民意渠道。這一次煙囪爆破事件也生動地說明了湖南負責任、講實效、重實踐的工作作風。對于和群眾利益切身相關的事情,我們不正需要這樣了解情況能夠上得去網、解決問題落得了地的政府和干部嗎?
執(zhí)政為民的省委省政府“勇于決”。正如春賢書記所說的炸煙囪這樣的事并不總需要書記來決策。作為一省的最高領導人,需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福及全省、惠及后代的重大政策決策上來。以春賢書記為首的湖南領導班子除了切實關心群眾細枝末節(jié)的冷暖疾苦之外,更是出臺執(zhí)行了眾多便民、利民的決策:年嘉湖隧道拉通,解決了困擾長沙市民十多年出行難的問題;174億治理湘江,打造中國萊茵河,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寫公開信號召機關組織和市民一起做文明市民,給家園改頭換面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這些,無一不是用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和務實性的工作來保障全民利益的。
執(zhí)政為民的省委省政府“惠于民”。不論是大到上百億的工程,還是小到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煙囪,只要是關系到群眾利益的,事無巨細,都抱著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一絲不茍地落實,最大限度地保障群眾的利益。建設服務型政府首要的就是政府自己擺正心態(tài),樂于、勇于甘于為人民服務,這一次,湖南省委省政府在機關興起節(jié)能減排之風,正是以身作則地為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出力。張春賢書記指出,作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領導核心,省委的執(zhí)政能力在于它代表人民群眾利益這一根本。為民愛民、關注民生和尊重民意,因此必須被當作是湖南省各級干部的基本本能、基本本領和基礎底線。
通過這些大大小小的事件可以看出,有如此堅強有力、體恤民情、關注民生的領導班子,我們堅信湖南一定能夠兩型社會的建設和未來發(fā)展的路途上走得更快、走得更穩(wěn)、走得更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