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設中,CIO正成為一種標志性符號,與企業(yè)的IT目標、持續(xù)發(fā)展緊密相關。因此,CIO的成長與成功是眾多信息化工作者共所關注的重要內容,作為即將于11月26日舉辦的“2004中國CIO成長論壇”系列活動的一部分,我刊“CIO調查”欄目將邀請10位CIO,以外包模式和方法為背景,解讀CIO成長困境,交流CIO成長模式,規(guī)劃CIO職業(yè)生涯,探索CIO創(chuàng)新之道。

  對話背景

  盡管CIO起源于政府,但今天卻在企業(yè)中被廣泛認可。20世紀80年代,美國政府部門提出政府機構中要設立CIO,全面負責信息資源的管理、開發(fā)、利用和直接參與高層決策管理等。后來,一些大型公司采納了這一經驗,產生了企業(yè)CIO。CIO體制的出現(xiàn),對推動企業(yè)信息化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叫什么名字不重要,關鍵是看賦予其什么樣的責任與權力。中國CIO的發(fā)展軌跡與國外一樣,有一個從技術主導到管理主導的過程。是否可以這樣講,讓什么樣的人主抓信息化工作,體現(xiàn)了對信息化發(fā)展階段的認識。

  在我國,政府CIO是奇缺的人才,但也正在逐步成長和涌現(xiàn)。政府需要什么樣的CIO?政府CIO應該具備哪些能力? CIO在政府職能轉變中起到什么作用?本次訪談將圍繞以上話題展開。

  面臨理念、體制兩大難

  主持人:目前,相對于現(xiàn)代企業(yè)CIO制度的建立,我國政府CIO的職位設立和相應制度的建立,尚處于理論呼吁階段。為了全面推進電子政務建設,迫切要求將CIO制度或CIO理念盡快在政府部門推行。您認為,什么樣的人是政府CIO的最佳人選?

  楊濤:在政府信息化推進過程中有兩個重要的因素,一個是理念,一個是體制。北京地稅信息中心走過這么多年,取得了不少經驗教訓。政府現(xiàn)在沒有設置CIO職位,在這種情況下,解決這兩個難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一把手主管,否則信息化就無法向前推進。

  政府CIO的實質是跨部門、有權限。必須有一個跨部門的組織或是個人進行統(tǒng)一協(xié)調,才能把事能做成。一把手主管信息化,在跨部門后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在短期內能跨越一些阻力。

  趙曉光:政府的CIO應該是決策層中的人物。當前,政府對電子政務建設非常重視,一般是由高層領導分管,有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但是,高層領導除了分管信息化之外,還分管其它許多部門,事務繁忙。這樣,他們就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決和思考信息化的問題上。往往具體工作和大部分的協(xié)調事項又都落到了信息中心主任身上。信息化推進起來還是很難,所以我認為應該解決一是認識,二是體制,三是一把手的重視、授權和支持的問題。

  施 :政府CIO由兩個職位承擔,一個是IT經理,一個是主管信息工作的二把手或是三把手,即實行“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信息技術處/科(信息中心) ”的模式。高層領導往往處于決策層,熟悉業(yè)務,但沒有太多技術背景,考慮問題較為宏觀(有利有弊),對信息化的指導程度非常有限。信息化的重任實際上還是落在IT經理肩上。

  我認為,CIO職位更接近主管信息工作的高層領導。CIO職位的設立,能促進政府部門信息化的主管領導專業(yè)化、知識化,能保證政府信息化的實施效果。

  服務意識、協(xié)調能力是關鍵

  主持人:身在爆炸式發(fā)展的信息技術和不斷更新的政府管理改革的環(huán)境下,現(xiàn)階段的政府CIO應該具備哪些能力?

  楊濤:政府信息化最主要的目的是加快職能轉變,不斷提高為公眾服務的水平。政府CIO應該具有公共服務管理的理念,是政府職能轉變的帶頭人;其次,他還應該具有很強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