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筆者看來,“解放思想”,作為一個既經典又時髦的話語,它脫胎于政治,卻又適用于社會中的不同層面;它簡短通俗,卻又飽含豐富意蘊;它是有力的思維武器,也是有益的行動標桿。

  汪洋書記在省委十屆二次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明確指出:爭當實踐科學發(fā)展觀的排頭兵,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他就此提出三個方面的要求:第一,克服自滿情緒,增強憂患意識;第二,克服狹隘視野,樹立世界眼光;第三,克服“以物為本”,堅持以人為本。在近兩小時激情洋溢的講話中,汪書記至少有22次講到“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已經成為時下世人討論的熱門話題,人們或許會不自覺地把“解放思想”看作一條政治口號。在筆者看來,“解放思想”,作為一個既經典又時髦的話語,它脫胎于政治,卻又適用于社會中的不同層面;它簡短通俗,卻又飽含豐富意蘊;它是有力的思維武器,也是有益的行動標桿。

  不難發(fā)現(xiàn),新中國的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伴隨著一次社會經濟大發(fā)展。黨和政府在經濟領域中不斷的促進競爭、提高效率,在政治領域中不斷的發(fā)展民主、鞏固法治,在社會領域中不斷的追求公平、營造和諧,每一個進步都離不開思想的解放。簡而言之,解放思想就是要破除舊觀念的束縛,鼓勵創(chuàng)新,改革不合時宜的做法。因此,解放思想本身就是追求真理、謀求發(fā)展的過程。

  “解放思想”這一概念并非專屬于政治領域,而是一個具有普遍指導價值的思維武器。當今市場經濟愈演愈烈,充分競爭必然導致利潤率下降,這是微觀經濟學的一條基本推論。在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的經濟模型中,能夠成功“創(chuàng)新”的人便能夠擺脫利潤遞減的困境而生存下來??梢姡瑒?chuàng)新正是提高組織競爭力的不二法門。創(chuàng)新靠的首先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需要勇氣的,它需要以自我審視、自我剖析作為先導,需要樹立憂患意識。解放思想可以帶來漸進的增量改進,也可以帶來根本性的革新。前者我們見得很多,而為了實現(xiàn)超常規(guī)的發(fā)展,或者原有問題積重難返無法通過小修小補解決的情況下,帶有根本性和系統(tǒng)性的革新就顯得必要了。不少人都聽說過BPR,即企業(yè)流程再造,它是對企業(yè)的業(yè)務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徹底重建。它所倡導的“根本性的思考和徹底重建”,實際上就是依靠思想的解放。BPR也適用于公共機構,當前電子政務的實施就需要配套的業(yè)務流程重構作為先導,原有以部門為中心,以職能為導向的政府運作模式不可能催生真正有效益的電子政務,這就需要我們在公共行政領域進行一次思想大解放,破除官僚主義思想的桎梏,把業(yè)務重心遷移到公眾身上,實行任務導向的政府運作模式。

  解放思想的最終落腳點是每一個活生生的人。人是思想的主體,解放思想就是要讓人民群眾的觀念與時俱進,充分發(fā)揮每一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每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也就是說要做到以人為本。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有尚待釋放的潛能,之所以這些潛能還沒被我們釋放,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們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尚未被突破的思想障礙。當然,解放思想并不等于放縱思想,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不等于胡來。解放思想需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解放思想,需要落實到行動中去。思想的解放,不但需要依靠新觀念新思想的導入,更需要鼓勵思想解放的機制,需要在社會中營造一個“寬厚、寬容、寬松”的輿論環(huán)境。

  真正的解放思想應該是以科學發(fā)展觀作為準則的,破除阻礙社會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的種種觀念和機制,實現(xiàn)以人為本,最終實現(xiàn)和諧社會——這正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的題中之義。解放思想總能給人們帶來有益的成果,無論是生產力的發(fā)展,抑或是民生的改善,還是國民素質的擢升。換句話說,解放思想是應該以“使全社會快樂總量或者幸福總量極大化”作為根本使命的。

  (作者單位:中山市廣播電視大學)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