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電子政務建設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初。1993年,克林頓政府就提出要把構建“電子政府”作為政府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美國推廣電子政務的目的是要給納稅人和聯(lián)邦雇員帶來巨大的效益,政府部門和機構要在過去成功的基礎上建立和推行新的原則和方法,實現更大程度的節(jié)約,更好地改進對客戶的服務。

  由于實施電子政務,僅1992年到1996年,美國政府員工就減少了24萬人;在對居民和企業(yè)的服務方面,政府的200個局確立了3000條服務標準,作廢了1.6萬多頁過時的行政法規(guī),簡化了3.1萬多頁規(guī)定;美國全國雇主稅務管理系統(tǒng)、聯(lián)邦政府全國采購系統(tǒng)和轉賬系統(tǒng)等網絡的建立,不僅節(jié)省了大量的人財物,而且提高了政務透明度。

  2003年,有340萬納稅人使用了美國國稅局免費申報程序報稅;2003年國稅局收到了222萬份雇主身份號碼(EIN)在線申請和35萬份電子化的企業(yè)納稅表;已有15000名用戶在政府災難救助網站上登記,有43個應急機構和226個災難準備訓練計劃;26個聯(lián)邦工資支付系統(tǒng)得到了加強。

  現在,美國聯(lián)邦政府一級機構已經全部上網,所有的州一級政府也全部上網,而且?guī)缀跛械目h市已經建立自己的站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政府門戶網站———第一政府網站(www.firstgov.gov)。它始建于2000年9月,是美國最大的電子政務網站,是了解美國政府、通往所有政府信息庫的大門。從該網站可以搜索到超過5100萬個網頁,既可以鏈接到美國聯(lián)邦政府各部門、各機構的網站,又可以鏈接到美國各州、市縣的網站,還可以鏈接到外國政府的網站。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超級大網”,既是一個完整、開放的政府網站體系,一個簡潔、實用、方便的門戶網站,又是一個豐富的資源庫,面向公眾、面向企業(yè),同時也面向政府開展服務。

  今天,美國的電子政務在很大程度上正成為全球電子政務的模板。電子政務的發(fā)展推動了美國政府改革向縱深方向發(fā)展,通過使用信息技術重塑了政府對民眾的服務流程,加強了政府與客戶間的互動,建立了以顧客為導向的電子政府,以提供更有效率、更易于使用的服務,為民眾提供更多獲得政府服務的機會與途徑,受到了公民普遍的支持。

  美國電子政務的實際應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用于政務公開。美國各級政府都廣泛利用功能強大的政府網站向社會公開大量政務信息。這些信息包括:政府領導人的重要活動及演講,政府工作的最新動態(tài),民眾到政府辦理注冊、登記等事項的有關信息,與政府工作相關的研究,支持機構的有關信息等。

  二是提供網上服務。美國的政府網站大都在首頁頭條位置設有網上服務欄目,用于為民眾提供各種查詢、申請、交費、注冊、申請許可等服務,體現了網上虛擬政府的發(fā)展方向,極大地方便了民眾辦事。

  三是實現資源共享。各級政府通過政府網站,向大眾提供政府所擁有的公用資料庫信息資源,從而實現公共信息資源的增值利用。

  四是實現政府內部辦公電子化。政府機關內部的辦公事務主要依靠電子郵件傳遞信息。同時,在處理一些重要事務時仍會使用傳統(tǒng)的紙質文件、書面簽名。政府機關內部辦公軟件主要包括文檔處理軟件、在網絡安全認證基礎上的電子郵件系統(tǒng)以及各種專門的業(yè)務處理軟件。

  五是提供安全保障。政府部門的內部辦公一般都建有專門的內網,內網與互聯(lián)網之間有嚴密的隔離措施,有的還是物理隔離。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的保密安全意識很強,其內部辦公網一般不許外人參觀。到目前,美國電子政務已經凸顯出四大功能優(yōu)勢:擴大了政府傳播信息的渠道;擴展了政府提供服務的職能;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拉近了公民與政府的距離。

  美國政府是世界上獲取數據和信息最多的機構之一,也是信息技術系統(tǒng)的最大用戶之一。他們提出的目標是成為世界上最好的信息服務和信息系統(tǒng)的管理者、創(chuàng)新者和使用者。美國國內的評估認為,美國的電子政務已經并將繼續(xù)使聯(lián)邦政府有機會利用信息技術減少繁文縟節(jié),促進水平的(聯(lián)邦政府部門之間的)和垂直的(聯(lián)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的)信息共享,建立以公民為中心、以客戶為重點的政府,使信息技術投資最大程度地獲得產出。當前,美國電子政務的主要目標是促進聯(lián)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的協(xié)同工作,提升行政管理績效,鼓勵更多公民使用電子服務和參政議政。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