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的電子化有其堅實的基礎。與其他亞洲國家相比,新加坡有自已獨特的因特網發(fā)展模式,新加坡政府一直努力擴充帶寬,“新加坡一號”工程反重點放在建立貫穿新加坡電話和有限電視網絡的高頻光纖線路上。它設有及時視頻服務、有線新聞、遠程學習、網上購物、網上銀行等,新加坡90%的家庭每月支付大約21美元就可以使用這條線路。并且,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新加坡的因特網接入服務是由政府控制的三個ISP運作的,它們負責收費和維護網絡動作效率,政府設置的服務器同時封鎖了所有色情和政治敏感網址。這種動作方式使新加坡成為亞洲因特網用戶比例最高的國家,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使用過因特網,13%的因特網用戶曾利用因特網處理電子商務。

  新加坡電子化政府是電子發(fā)展應用系統(tǒng)(the Electronic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System)的一個構成部分。充分運用了“新加坡一號”的高頻光纖線路,同時支持信息技術基礎框架來快速安全的傳輸大容量的數據信息,其目的在于讓使用者方便的控制運作流程和計劃制定過程,提高工作效率。

  新加坡電子化政府主要是由中央信息技術組(Central IT Unit)來負責推動的。他們認為信息時代的新加坡電子化政府應該體現(xiàn)以下特點:

   1、公民和企業(yè)導向以及以生活周期為基礎的整合;

   2、服務提供者和服務獲取方式的可選擇性;

   3、政府各部門和地方政府之間的服務整合;

   4、在服務提供和系統(tǒng)發(fā)展上與私營部門密切合作;

   5、電子化政府應建于現(xiàn)有的基礎之上,包括郵政網絡等內容。

  1997年,新加坡總理就提出了一個“25%行動”,即在5年內1/4的政府事務應該可以被公眾通過電話、電視、計算機等以電子方式處理,實現(xiàn)政府服務的電子化傳輸。如果5年內達到這樣的成績,那將有效改善政府與公眾、企業(yè)間相互作用的速度,并且政府還可以通過提供更貼近公眾的服務,使公眾更方便、快捷的獲取信息及懂得何時同政府打交道,從而讓公眾在服務時間和服務項目的選擇更加彈性化。

  目前,新加坡政府重點發(fā)展兩種技術,一是數碼簽名卡,它可以在銀行、郵局等部門使用,用以進行數碼簽名等;其二是呼叫中心,它所能從事的工作與數碼簽名卡類似,但應用環(huán)境卻并不相同。呼叫中心通常是24小時工作,呼叫中心的操作者可以連接到進行廣泛服務的計算機系統(tǒng),所以,顧客通過電話或服務器等方式都能獲取服務。使正確使用它的人獲得他應該獲取的東西,而讓非正確使用它的人難以獲取。同時,新加坡資料保護法規(guī)定個人隱私受法律保護,信息必須被用于恰當之目的。所以,新加坡政府必須有恰當的機制保證公民理解所搜集的信息,保證政府信息的安全并且隨時可以采取,保證有掌握和傳輸處理數據的清晰的方式方法。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的主要目標,新加坡政府各部門的主要任務將著重于:負責GSI的應用;在政府的信息戰(zhàn)略管理框架內工作,發(fā)展公民導向的服務傳送,包括支持第三黨派和地方政府部門的服務傳負責一種方便易用的、全功能的因特網信息提供;支持隱私保障之議程;建立必要的部門計劃等的投資系統(tǒng);建設部門內部文件框架的電子化目標。

  作為亞洲因特網發(fā)展最為迅速的國家之一,由新加坡國家計算機委員會(the National Computer Board)領導的IT2000計劃立志于在工作、生活、娛樂等各方面廣泛深入地應用新信息技術,讓新加坡變成一個知識之島,這些都為新加坡電子化政府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