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全面貫徹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信息資源開發(fā)利用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我們在組織全市電子政務建設初期,就以節(jié)約為優(yōu)先,積極創(chuàng)建節(jié)約型政府,避免重復建設,產生新的資源浪費,在專網建設中進行了全市電子政務網絡資源的整合嘗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充分認識到烏魯木齊網絡資源整合的緊迫性和長期性

  近年來,我們在國家和自治區(qū)上級業(yè)務部門大力推動下,在烏魯木齊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IT企業(yè)和專家支持和幫助下,我市電子政務工作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電子政務應用為重點,積極整合網絡資源,大力開展信息應用,不斷加大電子政務建設力度,電子政務建設穩(wěn)步推進,特別是黨政辦公業(yè)務資源網建設和網絡資源整合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為烏魯木齊市黨政信息化工作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但是,我們在組織電子政務信息平臺和網絡建設過程中也發(fā)現了這樣和那樣的問題,有些問題表現比較突出,一是部分單位對電子政務建設具有長期性、復雜性等特征認識不夠,認為電子政務建設無非就是系統(tǒng)的搭建,貪大求全,而忽略了因地、因時、因事制宜發(fā)展電子政務的原則,造成大規(guī)模投資的浪費。二是全市黨政、事業(yè)單位信息化投資每年達到上千萬元甚至更多,但信息化建設各自為政,信息資源整合工作滯后,存在重復建設,交叉建設的情況,項目建成后信息無法共享,造成資源浪費。

  《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明確指出,我國電子政務要遵循需求向導、資源整合、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建設的原則。綜合上述現象和問題,我市資源整合勢在必行,迫在眉睫,而整合并建設全市統(tǒng)一的電子政務網絡,是我市電子政務建設總體規(guī)劃的關鍵和基礎性工程,是減少資源浪費、實現資源共享、深化電子政務應用,并帶動全市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措施。由于形成重復建設的現象是歷史原因,資源整合工作并非一蹴而就,有些整合難度大,情況復雜,需要長期探索和研究,不斷加大整合力度,確保取得實效。

  二、烏魯木齊市電子政務網絡整合實踐與案例

  2005年9月,市委、市政府下發(fā)了《關于加快烏魯木齊市辦公業(yè)務資源網建設的通知》,確定了我市專網建設的第一期共86家單位,全面開展了以市委、市政府為核心樞紐的烏魯木齊市黨政機關辦公業(yè)務資源網(專網)建設。由于第一期86家單位地點既有集中辦公單位,如市委、市政府第一、第二聯(lián)合辦公樓,也有分散辦公地點的單位。我們在電子政務網絡初期,計劃一個單位鋪設一條光纜,有些單位黨委機要網鋪設一條光纜,電子政務網又鋪設一條光纜,按照這樣建設模式,全市近上百家建設單位供需鋪設100多條光纖,費用大,維護困難。 

  按照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創(chuàng)建節(jié)約型政府的指示精神,切實發(fā)揮信息資源整合在建設節(jié)約型政府中的重要作用,從2005年11月初,由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市信息化辦公室組織有關人員,對全市51家單位電子政務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反復征求了有關建設單位情況,及網絡技術人員和黨政專網負責人的建議意見后,我們提出了網絡整合建議:

  1、建立黨政合一的專網線路

  為避免黨委、政府各建一套網絡線路,造成更大浪費和投入,建議黨委、政府共用統(tǒng)一的網絡平臺。建網之初,通過簡單的、不涉密的網上應用,促進大規(guī)模的網絡建設,在網絡規(guī)模形成后,逐步增加保密設備,確保網絡的安全運行。

  2、由多點接入整合為單點接入

  按照“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標準、聯(lián)合共建、互聯(lián)互通、資源共享、避免重建”的辦公業(yè)務資源網整合原則,并且能使建成后的網絡在維護管理和實際應用更加科學、規(guī)范及高效性,我們建議辦公單位較為集中的地點,只鋪設一條光纜;兩家以上單位在一棟樓上辦公地點也只鋪設一條光纜。如我們對單位較為集中的市委、市政府第一聯(lián)合辦公樓我們租用了電信一條ATM 10M帶寬光纖電路鏈接到科技局局域網交換中心,由科技局交換中心,通過綜合布線完成了11家單位與專網的鏈接。第二聯(lián)合辦公樓我們利用各單位現有資源,通過租用電信一條ATM 10M帶寬光纖電路鏈接到統(tǒng)計局網絡機房,再下設二級交換設備,通過綜合布線,實現了21家單位與專網的鏈接。

  3、依托現有線路,就近接入

  利用我市現有光纖線路,將各專網會結點臨近的單位通過光纖就近接入。如南湖附樓距離專網中心機房較近,我們通過一條八芯光纖連接到附樓中心交換機實現與南湖附樓各單位連接工作;安監(jiān)局和勞動服務公司通過光纖連接到距離較近的第一聯(lián)合辦公樓。

  我們依據整合意見擬制了市委、市政府第一聯(lián)合辦公樓、第二聯(lián)合辦公樓、南湖附屬樓專網線路整合方案,并依據此方案進行工程招標, 2006年4月完成了全市各區(qū)(縣)、委局辦共86家單位的專網連接工作。

  三、實施網絡資源整合成效和體會

  網絡資源的整合不僅節(jié)約了政府資金投入,實現了多個部門間信息設備、光纖專線、人員和服務等資源的共享共用。部分線路采取集中維護,分級管理,使建成后的網絡在維護管理和實際應用更加科學、規(guī)范及高效性。具體成效表現在一是由原先86個光纖接入點減少為現在50個接入點,線路租用費由每年92萬元節(jié)約為54萬元,每年節(jié)約光纖線路租用費用約38萬元;黨政共網節(jié)省光纜鋪設線路31條,每年節(jié)約線路費用34萬元。二是整合工作節(jié)約了投資建設經費150.4萬元。三是節(jié)省人力資源93人,節(jié)省了C類IP地址段44個。

  總結我市網絡資源整合工作實踐,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首先由于整合牽扯到市委、市政府所屬多個單位,整合的內容包括人、物、財和管理維護權的改變,參加整合的單位多、工作量大、政策性強,此項工作必須由市委、市政府牽頭,統(tǒng)一協(xié)調。其次在整合辦公樓設立二級管理維護中心,負責黨政專網管理維護,以便管理。三是為了進一步理順專網維護關系,按照“統(tǒng)一管理、分級負責”的管理原則,我們對相關人員進行了集中培訓,確保網絡運行的連續(xù)性和安全可靠性。 

  截止目前,共有86家單位已經完成專網線路鋪設和連接工作,55家單位開通了專網網站,部分單位實現了網上報送信息、會議通知的初步應用。年底將選擇部分單位作為試點,實現公文無紙化傳輸,使全市政府的服務工作逐步實現網絡化。

  四、今后電子政務資源整合的幾點思考

  我們在黨政辦公業(yè)務資源網絡整合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功,也摸索出了一些經驗,但這只是電子政務資源整合中的一部分,和內地一些地區(qū)相比,面對快速發(fā)展的經濟和各項事業(yè)對信息化工作的需求還有較大的差距,還需不斷探索和研究。如何整合社會各方面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深化電子政務應用,形成全面覆蓋、高效靈敏的社會管理信息網絡,增強社會綜合治理能力是我市“十一五”期間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也是國家《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fā)展戰(zhàn)略》和《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對電子政務建設的要求。為此,對今后我市資源整合工作提出以下一些思考:

 ?。ㄒ唬┙y(tǒng)籌規(guī)劃,加強制度建設

  嚴格按照國家、自治區(qū)有關電子政務建設要求,出臺《烏魯木齊市政府投資信息化建設項目管理辦法》,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設工程立項審核、招標、驗收等制度,著力解決目前存在的各部門、各單位建設標準不統(tǒng)一、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的問題。

 ?。ǘ┙⒊鞘泄没A信息數據庫

  按照建設“數字烏魯木齊”的要求,切實打破部門壟斷,有效地整合信息資源,重點建立政府信息資源庫、人口基礎信息庫、法人單位基礎數據庫、空間地理信息數據庫、經濟數據庫。同時以政府數據中心為主,逐步建成政府數據核心分布式數據管理體系,避免各部門信息資源數據庫系統(tǒng)的重復建設,實現信息資源集約化。

 ?。ㄈ┱腺Y源,建立統(tǒng)一的地理信息系統(tǒng)平臺,加強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

  整合建委、國土資源、規(guī)劃、旅游等部門已有的地理信息數據資源,按照“統(tǒng)籌規(guī)劃、資源共享”的原則,搭建烏魯木齊市統(tǒng)一地理信息系統(tǒng)平臺。并在此平臺上加快建設包括道路、水、電、暖、氣等城市基礎設施管理和服務信息及城市職能交通信息網絡系統(tǒng),切實加強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

 ?。ㄋ模┚o抓國家“三電合一”信息化整合機遇,大力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

  在目前國家推廣的電視、電話、電腦“三電合一”的信息服務模式上,進一步整合以“興農網”為代表的農業(yè)信息網站,豐富網站內容,把信息服務網絡向鄉(xiāng)村基層延伸,為搞好農村信息服務,推進新農村建設做出貢獻。

 ?。ㄎ澹┚o緊圍繞烏昌經濟一體化戰(zhàn)略目標,努力打造“數字化城市”

  按照自治區(qū)戰(zhàn)略部署,在烏魯木齊和昌吉實施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緊緊圍繞建設“亞心之都、國際都市、商旅名稱、宜居城市”的目標,綜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積極推動社會公共領域信息化,加大信息資源整合力度,推進烏魯木齊市“數字化”城市建設。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