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網絡理政直通車開出新感覺

第三方評價會議

  8月5日,家住綿陽市高新區(qū)的張女士點開書記市長信箱,想咨詢“明年中考體育是不是要加網球這個項目”。兩天后,張女士收到了綿陽市教育體育局局長吳明禹詳盡的答復。在綿陽,越來越多的網友和張女士一樣,在需要了解政務信息或是有難事和煩心事時,更愿意通過書記市長信箱來尋求答案、反映問題、獲得幫助;而各級政府部門,也樂于通過網絡這個平臺來聽聽群眾的聲音,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實在在的問題。

  綿陽的這種變化,始于一年前。

  把評價的主動權交給網友

  “歡迎大家‘打醬油’、‘拍磚’,更期待大家為綿陽發(fā)展獻計……”這是去年7月9日綿陽“書記市長信箱”開通時,市委書記羅強向網友發(fā)出的公開信。

  與書記市長信箱同時開通的,還有“建言獻策”、“綿州論壇”、“微博發(fā)布廳”等多個欄目。在書記市長信箱欄目下,還有縣市區(qū)委書記、黨工委書記、縣市區(qū)長、管委會主任和局長信箱,形成了功能齊全、互動有序的書記市長信箱體系。“網絡具有信息傳播快捷、廣泛、深入的特點。開通信箱,就相當于開通了群眾反映訴求的‘直通車’。”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學民說。

  對來信的辦理和回復,綿陽也有嚴格的時限要求。信箱開通僅半小時就收到35封信件,當日處理26封。

  不少細心的網友還注意到,對回復結果,網友還可以進行自主點評?!稗k理效果怎樣群眾最有發(fā)言權,只有把評價的主動權交給網友,才能真正讓群眾成為‘主裁判’?!笔形麄鞑扛辈块L、網信辦主任馮俊鋒說。

  敢于對“不滿意”說不

  不過,有的“不滿意”評價,也讓職能部門感到很冤:要么涉法涉訴,要么是利益訴求合理合情不合法,有的甚至“踩到”了相關政策及法律法規(guī)的“紅線”。面對這些不合理的“不滿意”,怎么辦?

  8月9日,三臺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帶著“申訴書”,一大早就趕到市網信辦“過堂”?!斑^堂”,是指書記市長信箱處理意見回復第三方評價會。對不滿意的回復,由第三方評價機制領導小組隨機抽取干部群眾代表,對相關部門的辦理情況進行綜合評定。

  三臺的這樁申訴,起源于網友“小陳”寫給書記市長信箱的一封信?!靶£悺痹谛胖蟹从常_縣樂安鎮(zhèn)的樂安橋、靈觀廟橋同時封閉,導致樂安鎮(zhèn)成為孤島。小陳要求滿足基本交通的同時進行危橋加固。三臺交通運輸局“拒絕”了“小陳”的建議,被“小陳”定為“不滿意”回復。

  評價會上,三臺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向評價組成員介紹了這兩座橋的基本情況,及其最終被封閉的原因。同時,向評委們出示了詳細的路線圖、增設的客運班次運行照片、應急通道、繞行線路指示牌等證據,從各個角度論證了“封閉橋梁后樂安鎮(zhèn)成為孤島”的說法不準確、目前封閉兩橋是最佳方案。最終,三臺的申訴以全票通過獲得“豁免”。

  變被動“問”為主動“理”

  從3月起,三臺縣網信辦主任何嫻有了個新的身份——綿陽網絡新聞發(fā)言人。

  去年8月,一網友在網上發(fā)帖反映綿陽公交嚴重老化。市委書記羅強看到后,立即調研城市公交運行現狀。不久,528輛嶄新城市公交相繼投入運行。此事也給網信辦工作人員帶來很大啟示:被動接招,頭疼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網絡問政模式有待進一步拓展。

  建立網絡新聞發(fā)言人制度,是綿陽適應“網絡問政”到“網絡理政”的一項舉措。按照要求,各級各部門指定的網絡新聞發(fā)言人,要以本地區(qū)、本部門名義,實名在互聯網上發(fā)布本地、本部門政務信息;根據權限通報管轄范圍內的突發(fā)事件及處理結果;收集網友意見、建議,釋疑解惑。

  目前,通過網絡打理政務日漸成為綿陽領導干部的日常工作方式。據統(tǒng)計,截至7月30日,綿陽書記市長信箱點擊率達33萬余次,共收到各類來信 16239件,辦結15746件,辦結率96。96%,為老百姓解決了一大批實實在在的問題。

  專家視線

  從被動走向主動

  目前網民留言辦理還處于從問政到理政轉型的形態(tài)。現在絕大多數的情況是,網民主動提出問題,我們的領導和相關部門被動地去辦理或回復,相關部門還缺乏主動征求群眾意見建議的思路。

  這個過程中,虛擬政務和現實政務關系尚不清晰,在有的地方造成二者之間相互扯皮、推諉,甚至相互替代。網民留言辦理也只是作為領導和有關部門政績考核的一個軟性約束指標,可持續(xù)性不強。

  因此,要真正使得目前網民留言辦理從問政走向理政,從國家層面,應該先出臺一個指導性的意見和規(guī)范,對目前比較薄弱的資政、參政、議政、督政、改政等功能加以深度的開發(fā),使網民留言辦理從被動走向主動。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 施雪華

  單點交流向系統(tǒng)互動轉變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的網民規(guī)模已經達到了5。91億。用戶調查抽樣顯示,有三分之二的網民表達了想與政府機關、政務機關在網上交流互動的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政民互動開始由網絡問政向網絡理政轉變,從網民與部門單點交流向系統(tǒng)互動轉變。

  基于這些,應該有一套相對完善的受理分發(fā)流程系統(tǒng)、督辦考核系統(tǒng)、完善評價分析系統(tǒng)以及應用支撐系統(tǒng)。從而加強各個部門、單位對網上政民互動答復的關注程度,促進答復內容的有效性、及時性等的質量提升,促進服務質量的改善。另外,要推動資源整合,建立互聯網平臺、熱線電話、辦事大廳之間互動交流的處理機制,加強網上互動的主管部門和業(yè)務部門之間的聯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中國軟件評測中心主任助理 周亮

  讓黨的主張與網絡輿論形成共振

  社會轉型期有很多復雜問題,很多網絡熱點,不是政府單方面的責任。通過網絡理政,及時地聽取民眾的訴求,化解矛盾,促進官民的順暢溝通、良性互動,功莫大焉。

  如何更好地借助網絡理政平臺,讓黨和政府的主張與網絡輿論形成共振?在我看來,有幾點需要認真把握。第一,及時研判輿情。第二,網絡理政辦理人員辦人事說人話,多從老百姓的角度看問題。第三,不要越俎代庖,有限回應網民的訴求。對一些解決不好的,引導他到網下處理。第四,希望老百姓理解政府公共治理的不易。

  ——人民網輿情監(jiān)測室秘書長 祝華新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