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3年部門預算公開大幕開啟。繼廣東、北京、上海、陜西等地公開2013年部門預算,國家發(fā)改委等多個中央部委也向社會公開2013年部門預算。此間有媒體認為,雖然公開的項目有所增加,但從整體看,大多數(shù)預算報告按功能分類,普通公眾難以看懂。
李克強總理要求簡政放權,無疑,政務信息公開是其重要內容。財政預算決算、公共政策、行政執(zhí)法、公共服務,當前這些政府信息正在全面公開。但是,在信息大門開啟之后,撲面而來的不乏行話、套話或者難懂的話,甚至有些還板著面孔說話,老百姓不知所云、應者甚少。缺乏對話的語境和誠意,公眾的參與或監(jiān)督也就有限。
信息公開了,老百姓糊涂了。這違背了政府的初衷,既不接地氣,又浪費了口舌。于是反思,老百姓看不懂、聽不懂、理解不了公開的政務信息,缺的是什么,草根視角。
草根視角,就是平民視角。信息是向老百姓公開的,百姓是受眾,就像給腳穿鞋,首先要懂腳,不能削足適履;接著,要修正信息公開的立場,改俯視為平視,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說老百姓聽得懂的話,做讓老百姓看得明白的事。唯有此,才有可能得到老百姓的歡迎,起到應有的宣傳效果,增加政務信息公開的透明性和參與度,推進經(jīng)濟社會各項事業(yè)的進步。
信息公開是有關保障公民了解權和對了解權加以必要限制而組成的法律制度。我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制定此條例,就是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獲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進依法行政,充分發(fā)揮政府信息對人民群眾生產(chǎn)、生活和經(jīng)濟社會活動的服務作用。
至今,政府信息公開已經(jīng)5年,實現(xiàn)了施政觀念的進步。這種進步,是接受人民監(jiān)督的基本要求,是簡政放權的需要,對政府的權力是一種約束,對干部是一種激勵和保護。一項制度,進行了5年老百姓還是看不懂,說明有關部門還有許多事沒做好、許多事要做好。當務之急就是做到以草根視角公開政務信息,讓老百姓能不通過“翻譯”,就可對政府工作了然于胸。如此,職能科學、結構優(yōu)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便會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