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輿情監(jiān)測室日前推出的全國首份“地級市新聞辦微博實力榜單”顯示,有多個省份未開通地級市政府新聞辦官方認證微博,22%此類微博粉絲眾多卻“長眠不醒”。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日益滲透我們的生活,微博作為一種快速分享信息的平臺,也越來越普遍。微博,被定義為通過關注機制分享簡短實時信息的廣播式的社交網絡平臺,與其他社交網絡相比,更適用于政府新聞辦發(fā)布最新實時信息。一個明智的政府,向來是不會放棄“微博”這一選擇的。
首先,“政府”是個官方字眼,所有和政府有關的信息,在人們的習慣性印象里都是官方的,嚴肅的,不可親近的。長期以往,政府和民眾之間的距離便不可度量,也無從補救了。而微博以其先天的用戶普及率便可彌補這一遺憾。截止2012年12月底,中國微博用戶規(guī)模達到3.09億,成世界微博使用量第一大國。
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上海發(fā)布”為例,該官方微博粉絲關注度為3740827,微博量為12057。“上海發(fā)布”設置“燈下夜讀”、“便民提示”、“軌交出行”、“交通快訊”、“天氣預報”、“教育新知”等諸多話題向大眾進行最新的信息發(fā)布。發(fā)布的微博內容貼近民生,及時給予大眾最新的信息、最便捷的服務、最溫馨的提示。微博主頁還可與市民進行互動交流,讓政府形象在大眾面前清晰化、立體化、人性化。凡此種種,都是那些帶著官方性的文件所不能辦到的。
其次,微博不僅帶來人民對政府的輿情監(jiān)控,還有利于政府與政府之間的交流與協(xié)作。在對異地政府官方微博關注的過程中,我們更能防微杜漸,在比較中尋求進步。我們必須意識到,單單立足于本地的發(fā)展信息公布是不足以滿足大眾對信息的需求的。在微博所能滿足的獲取異地信息的過程中,我們能更好的把握本地政府的進步與不足。另一方面,假設你有200萬粉絲,你發(fā)布的信息就會在瞬間傳播給200萬人,其發(fā)布和傳播信息速度之快,是其他平臺所不能匹敵的。一個想要進一步發(fā)展的政府,離不開微博帶來的這種契機。
政府官方微博的興起曾掀起過一股“跟風開博”的熱潮,而這股熱潮不該成為一時的形式。諸多事實已然證明,積極融入微博世界中,是政府尋求與民溝通的良方。“醒”過來的官方微博,可以來得更猛烈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