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丹農民工向秀坤和吳明池給本報記者反饋,在縣交通運輸?shù)炔块T歷時1年的介入和追蹤下,最后一批農民工終于領回被拖欠的工錢。至此,這起跨廣西欽州、南寧、河池三市,涉案金額達140萬元的農民工欠薪事件,終于塵埃落定。

  事情要從2012年1月16日說起。當天,網友“工人聯(lián)盟”在河池網“網絡問政”專區(qū)以《民工參與修路被拖欠140萬元工資》為題發(fā)帖稱,2009年6月份,150多名來自廣西南丹縣、貴州獨山縣和都勻縣的農民工,一起參與南丹縣芒場至蠻降公路修建,2011年8月工程完工后,項目承包方廣西某建筑公司卻一直拖欠農民工工錢共140多萬元,至今未予兌現(xiàn),希望南丹縣政府介入和督促相關部門盡快追討。

  該帖發(fā)出當天,就引起了南丹縣有關領導的重視,一場農民工工資跨市追討工作隨即展開。本報記者高東風同志全程跟蹤和報道最新追討進展,并多次跟隨項目發(fā)包方南丹縣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輾轉欽州、南寧、河池,找到項目承包方,督促其如數(shù)結清欠薪。面臨部門和媒體介入的強大壓力,承包方終于承諾,今年9月底前兌現(xiàn)全部欠款。

  “如果沒有河池‘網絡問政’為我們‘撐腰’,我們不知何時才能追回這筆血汗錢。”事后,農民工代表向秀坤感激地記者說。

  這是河池“網絡問政”專區(qū)辦結網友留言的一個案例。自2011年4月份在河池網上線的“網絡問政”專區(qū),至今已運行近2年時間,共受理網友留言4200多條,659個單位和部門實名注冊答疑,留言回復率達99.96%,最辦結率達81.66%,專區(qū)總訪問量近1000萬人次。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對“網絡問政”專區(qū)上的草根聲音和民意訴求,河池黨委、政府和各級職能部門不回避、不敷衍,形成制度化、常態(tài)化問政的嶄新機制。

  網絡問政“問”出了執(zhí)行力

  2011年12月8日,《西站前站外待客現(xiàn)象盼整治》一帖浮現(xiàn)“網絡問政”專區(qū),迅即引起網友關注和共鳴。本報記者隨后跟蹤調查,于12月30日推出報道《金城江城西客運站外亂象何時休?》,曝光了多年難以根治的河池市城區(qū)城西客運站站外攬客、搶客亂象。

  當天,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黃世勇提筆批示,要求有關領導和部門認真分析原因、加以解決。同一天,運管、交警、市政等部門召開緊急會議,根據(jù)書記批示精神,商議專項整治工作措施。數(shù)天后,城西客運站的面貌發(fā)生了根本改觀,車站秩序井然,群眾滿意、網友稱贊。

  黃世勇在肯定這次整治工作成效的同時,于2012年1月4日再批示,要求各部門“把責任心擺放到工作當中,以責任心推動執(zhí)行,以責任心增強執(zhí)行力?!?/p>

  普通網友的聲音,通過網絡平臺,可直達市委書記,讓多年懸而未決的問題迎刃而解,在過去,這是不可想象的。而今,互聯(lián)網不僅放大了主流輿論,壯大了網友聲音,更成為部門工作能力“試金石”,工作效率“好幫手”。

  對于市政、公路部門來說,過去處理城市設施維護、道路日常養(yǎng)護等工作,通常受制于氣候、地理、通訊、人力等諸多條件限制?!坝辛?amp;lsquo;網絡問政’,網友隨時發(fā)帖提供線索,我們的工作消除了盲點,針對性和處理效率大大提高?!焙映毓饭芾砭贮h委書記劉漢青說。

  事實上,“網絡問政”專區(qū)開通以來,諸如市政管理、道路建設、環(huán)境衛(wèi)生等大量民生問題,均通過“網上”反映,又切切實實在“網下”得到化解。

  除了“被動”解決網友訴求,有關部門更變“被動”為“主動”,通過主動設置議題,了解民情,吸納民智?!熬W絡問政”專區(qū)“部門問計”欄目,就是民間與官方兩種聲音的交織場,但凡與公眾利益息息相關的熱點議題,隨處皆見網友參與其中的身影。每進行一項涉及社會民生的重要決策之前,有關部門無一例外會將議題“曬”上網,集思廣益,不斷完善。正因為如此,每一項決策,無不閃爍著群眾智慧的光芒。

  截至目前,“部門問計”欄目集納了49條部門專帖,共征集到874條網友意見和回帖,互動內容包括“河池市民文明公約”征集、整治城市夜宵攤“臟亂差”問題、“城鄉(xiāng)新風新貌”工程建言獻計、2013年市人大常委會監(jiān)督議題等。

  從“網絡問政”到“網絡理政”

  10千伏高壓線穿村而過,多次發(fā)生村民觸電死亡事故,“電老虎”傷人陰影,曾盤旋在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懷群鎮(zhèn)卡馬移民新村300多戶村民頭頂達3年之久。2011年5月份,網友“卡馬老家”在河池“網絡問政”專區(qū)發(fā)帖申訴后,很快就得到了懷群鎮(zhèn)黨委、政府的回應和承諾:積極爭取資金,盡快改造電網。

  2012年6月底,承諾兌現(xiàn)了。鎮(zhèn)里爭取到項目資金12萬元,全面改造村內電網,“電老虎”穿上了絕緣服,徹底消除了安全隱患,村民從此終于可以睡一個安穩(wěn)覺。

  更令村民驚喜的是,8月中旬,羅城縣主要領導召集相關部門,來到卡馬移民新村,現(xiàn)場辦公并拍板解決了一系列遺留問題,包括落實108萬元資金,全面啟動新村排污溝、屯道硬化、防洪堤等基礎設施建設。

  民眾直抒胸臆、表達訴求,部門坦誠以對、妥善辦理,網絡“問政”,正悄然向網絡“理政”轉變,而轉變倚靠的正是制度化、常態(tài)化的網絡留言辦理機制。

  涉及本級、本部門的留言3個工作日內回應、10個工作日內給出答復;涉及多部門的留言20個工作日回復;需要提交政府決策的問題2個月內回復。——我市通過制定具體的操作程序,完善督察制度,實施限時辦結,確保“網絡問政”不是“問了白問”,而是“一問到底”。

  評選季度和年度“十佳”部門和網友、給先進單位和個人授牌頒證,組建部門網絡管理隊伍搜集匯報網絡輿情信息、督查督辦網帖辦理情況。——由于形成了較完善的管理、監(jiān)督和激勵機制,我市“網絡問政”正步入良性的發(fā)展軌道。

  “最近領導‘訓話’,誰讓局里‘上論壇’,就讓誰回家種紅薯。”網友“ym2011”發(fā)帖說。

  而今,對于“上論壇”,各級官員完成了從“怕”到“愛”、從“拒”到“迎”的觀念轉變?!?amp;lsquo;網絡問政’給各級政府和社會管理者提出了新要求?!苯鸪墙瓍^(qū)區(qū)委書記覃榮化說,只要黨政部門提高網絡媒介素養(yǎng),尊重網絡民意,及時公開真相,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化、透明化,就一定能博取群眾的理解和認可。

  網民:網絡問政“辦真事、辦實事”

  盡管一開始伴隨著爭議甚至質疑,但河池“網絡問政”依然在萬千期待的目光中,堅定地成長了起來。

  新華社廣西分社以《“網絡問政”常態(tài)化的河池探索》詳細報道了“河池經驗”,《廣西日報》的報道則表示,河池“網絡問政”擲地有聲,彰顯了網絡時代政府執(zhí)行力的提高。

  網民更以自己的親身體會,表達對“網絡問政”的肯定和期待——

  “‘網絡問政’確實是為民辦真事、辦實事的溝通平臺!”這是“大山石”在河池網發(fā)帖表露的心聲。他在帖子中說,2010年大旱之后,黨委、政府撥??钤跂|蘭縣東蘭鎮(zhèn)倫界村板界屯興修水池,水管運進村后,卻因安裝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導致水池里白花花的水往外流,800多名村民和學生“望水興嘆”。8月18日,他在“網絡問政”專區(qū)發(fā)帖反映此事,2天后,東蘭縣水利局、經貿局和東蘭鎮(zhèn)人民政府就組織聯(lián)合調處組進村調查協(xié)調;1個月后,一根根水管順利接入村民家中。

  河池網網友“紅袖添香”評論說,“網絡問政”,問出了信心和底氣,問出了開放、開明、包容的執(zhí)政新風。步入制度化軌道的河池“網絡問政”,正迸發(fā)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熬W民要珍惜、善用好這一話語權平臺,杜絕非理性、非規(guī)范表達,讓專區(qū)反映真實民意,真正造福一方?!?/p>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