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互聯(lián)、人機交互,從每一個網頁的瀏覽,到每一次便捷的約車,從政府部門登記的每一條信息,到醫(yī)院就診的每一個記錄,數字時代的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創(chuàng)造著一種新生資源——數據。

  當數據變成“大數據”,關于它的認識也進一步清晰?!盁o法在可容忍的時間內用傳統(tǒng)信息技術和軟硬件工具對其進行獲取、管理和處理的巨量數據集合,具有海量性、多樣性、時效性及可變性等特征,需要可伸縮的計算體系結構以支持其存儲、處理和分析。”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在接受本網采訪時這樣定義大數據的概念。

  作為信息化發(fā)展的新階段,大數據已成為人類認識復雜系統(tǒng)的新思維、新手段,促進經濟轉型增長的新引擎,提升國家綜合能力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新利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徑。

  新機遇,新挑戰(zhàn),新要求。

  從各式各樣的行為分析,到個性化的服務推送,從企業(yè)的數據“掘金”,到世界各國在前沿技術研發(fā)、數據開放共享、隱私安全保護、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的前瞻性布局,熠熠生輝的大數據價值正越來越受到重視。這是一場戰(zhàn)略性的競爭,用好大數據資源,主動增強運用大數據的本領,方可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時不我待。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fā)了《促進大數據發(fā)展行動綱要》;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大數據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推動互聯(lián)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2017年12月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了“大數據是信息化發(fā)展的新階段”這一重要論斷,并指明了推動大數據技術產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水平、運用大數據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保障國家數據安全等五項工作部署。我國發(fā)展大數據開啟了新的篇章。

  懂得大數據,用好大數據,增強利用數據推進各項工作的本領,杭州是一個縮影。

  攻堅克難,59個部門、300多億條政務數據無條件歸集

  在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工作人員遞給我們三本“菜單”——《杭州市政務數據資源目錄(2018版)》。三本厚厚的目錄詳細列明了杭州市56個單位的政務數據和83個省接口的共享情況,什么單位共享哪些數據,共享和開放的屬性是什么,更新周期有多長等等,一一在列。

  “目錄里的數據全部實現(xiàn)了歸集,支持全市范圍內跨部門、跨區(qū)域共享”,工作人員介紹說,“群眾辦事需要的材料,只要在政府其他部門辦理業(yè)務留有數據痕跡,現(xiàn)在就不用重復提供了?!?/p>

  要做出舌尖上的美味,先要有好食材;城市治理要實現(xiàn)智慧化,海量數據的互聯(lián)互通和智能共享是首要前提。杭州市以“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理念,著力推動政務數據、公共數據、互聯(lián)網數據、企業(yè)數據等數據資源的歸集和共享。

  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杭州僅全市61個市一級部門和34個市直屬企事業(yè)單位,就建有信息系統(tǒng)899個、數據庫627個、數據庫表60余萬張,有的大部門如人社、城管等,自身都有30多套系統(tǒng),彼此之間以前均互不聯(lián)通,全市公共數據量將近1000億條。這樣龐大的數據如何進行整合和比對?

  “辛辛苦苦積累起來的數據,怎么能輕易給別人分享”“有風險,不方便分享”“數據都分享了,單位還有存在感嗎?”……面對一些部門和單位發(fā)出的質疑,如何在打破信息壁壘的同時打破觀念壁壘?

  推進大數據運用,建設智慧城市,決不允許存在信息孤島!杭州市委市政府銳意改革,攻堅克難,明確提出政務數據要“無條件歸集,有條件使用”,為大數據歸集與共享提供了強有力支持。

  “你們部門的數據在哪里,什么時候提供?”“能接入的數據馬上接入”“不能提供數據的請打報告申請”……2017年9月的第一個周末,是杭州數據歸集共享攻堅戰(zhàn)打響后的第一個非工作日。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辦公室里熱火朝天,首批14個相關單位的業(yè)務負責人與技術人員齊聚一堂,拉開了數據歸集共享“大會戰(zhàn)”的序幕。

  截至今年1月 19日,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已歸集 59 個部門、4118 張表、63169 個字段,累計總歸集量310。68億條。

  改革不等人,為提高數據歸集的效率和實用程度,杭州市在數據歸集過程中堅持目標和需求導向,通過現(xiàn)場需求對接會的方式,讓數據需求部門和數據提供部門面對面溝通,確認需求數據的具體內容和要求,為數據精確交換奠定基礎。截至目前,杭州已組織召開需求對接會42次,涉及部門45家,細化數據需求226項,數據匯集速度提升了2至3倍,滿足了改革所需。

  與此同時,杭州堅持安全底線,加強對數據歸集共享和使用的管理。印發(fā)《杭州市政務數據安全管理工作意見(暫行)》,明晰政務數據安全各方職責,建立政務數據安全監(jiān)督檢查、通報和事件責任追究制度。對共享數據的使用情況實行24小時監(jiān)控,調閱數據以“水印”方式全程留痕,確保信息安全。

  “夜以繼日的并肩作戰(zhàn),培養(yǎng)出了大家的默契,也穩(wěn)步推動了數據歸集進程。”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數據資源處處長齊同軍說,“以前對共享數據不情愿、有顧慮的,現(xiàn)在感受到了大數據運用的好處,共享數據、使用數據改進管理的自覺性大大提高了。”

  融則通,通則利。原本分散在各個部門、相互孤立的數據資源相互連接,實現(xiàn)了全市政務數據聯(lián)通共享、動態(tài)更新,為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不動產登記實現(xiàn)“一個窗口受理、一套表格填報、一個系統(tǒng)審核”,跑出了全流程60分鐘領證、全國最快的“杭州速度”;商事登記在全國首推“1+N”+X多證合一、證照聯(lián)辦改革,率先啟動“商事登記一網通”,實現(xiàn)85%新設企業(yè)可按“一件事”標準進行網上辦理;投資項目審批中大力推行模擬審批、多測合一、聯(lián)合驗收等創(chuàng)新舉措,投資項目總體審批周期再提速30%;公民個人事項辦理中推行“簡化辦、網上辦、就近辦”,憑身份證可辦理296項事項,使用手機端實現(xiàn)全程辦理的達86項……

  “下一步,我們將引導企業(yè)、行業(yè)協(xié)會、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第三方數據加入數據開放平臺,推進公共機構數據資源統(tǒng)一匯聚,通過和政務數據的融合、比對、補充,有效豐富政務數據內容,并逐步向社會開放部分政務數據資源,加強公共服務能力創(chuàng)新,充分釋放數據紅利,激發(fā)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活力?!焙贾菔袛祿Y源管理局局長鄭榮新表示。

  創(chuàng)新引領,連接起“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在杭州,有一句被很多人熟知的“名言”: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紅綠燈跟交通監(jiān)控攝像頭的距離。它們都在一根桿子上,卻從來沒有通過數據被連接過。

  有人統(tǒng)計,中國有的大城市有將近60萬個攝像頭,如果不借助人工智能,需要120萬人才能在當天把攝像頭的數據看完。

  數據歸集是基礎,智能運算是關鍵,杭州將“世界上最遠的距離”連接了起來。

  2016年,杭州市正式啟動城市數據大腦。堅持創(chuàng)新引領,著力構建平臺型人工智能中樞,推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合運用,給城市裝上可以感知、預警、指揮的“大腦”。

責任編輯:li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