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字有大乾坤,微博異軍突起,自媒體時代到來,網絡問政進入了全新的階段。網絡參政問政發(fā)展多年來,到底前路何在?到底如何具體走上規(guī)范化、制度化之路?在今年5月召開的廣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汪洋作出了“積極開展網絡問政”,“推進網絡參政問政制度化”的部署,再次明確了我省網絡參政問政的方向。(9月24日《南方日報》)

  網絡問政是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一種有效手段,開創(chuàng)了網絡時代民眾參政議政的一種新形式。盡管競技場還很不平整,但是對于渴望比賽的任何人來說,至少大門是敞開的。效果已經產生了。作為信息溝通、傳播的寵兒,微博已成為國內外網絡問政的利器。2010年3月22日,惠州市委書記黃業(yè)斌在奧一網開設微博,成為了廣東省第一個開通微博的地市級領導。另外,惠州不但開設了“惠民在線”論壇,還開通了黨政領導信箱和“惠州發(fā)布”政府官方微博。如今,聚集在惠州網絡問政平臺的網民超過百萬人,大至市委、市政府的大政方針,小至家長里短的小事、瑣事、身邊事,網民都是最重要的參與者和監(jiān)督者。一些網友的意見還寫入了黨代會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

  微博即時、廣泛、互動的傳播優(yōu)勢,屢屢產生力不“微”、勢不“薄”的問政力度。在一件又一件社會熱點議題中,微博顯示出強大的網絡信息放大功能。“微博”問政,一是突破了時空界限,各地網友可以在一天24小時的任何時間參與;二是突破了文化差別,從文盲到博士,從白領金領到農民工、拾荒者,只要“想說話”或“有話說”就可參與,哪怕是廢話、閑話,想說就能說;三是突破了參與的路徑,電腦桌面、瀏覽器是最傳統(tǒng)的參與方式,你我他都有手機,微博隨手發(fā)更方便。網友可以通過手機、電腦桌面、瀏覽器隨時參與。

  便捷的網絡必將成為社會政治變革的加速器、社會發(fā)展的動力,尤其在反饋決策,激發(fā)群眾參政、議政,擴大民主方面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網絡以其匿名性、高度虛擬性、快捷性、廣泛互動性等優(yōu)勢,成為當今社會人群特別是中青年的新寵。一些在現(xiàn)實中“沉默的人”在網絡世界因不擔心自己新銳的見解遭到他人攻擊,往往妙語連珠?,F(xiàn)實中不少社會問題經過網絡的披露,引起全社會乃至政府決策者的關注,從而使相關社會問題得以解決。現(xiàn)在執(zhí)政理論告訴我們“我命令、你服從”的年代已經漸行漸遠。

  從政治傳播的角度看,公眾信息反饋是政府決策科學化與民主化的信息資源,也將更有助于提高政府管理社會的能力,有助于政府與公眾建立良好的關系。網絡問政不但是高端的、包容的輿論陣地,也是政府執(zhí)政理念的新突破。因為在實踐中也會遇到“大糞和板磚”,這就需要執(zhí)政者要有“四態(tài)”——心態(tài)、姿態(tài)、狀態(tài)、常態(tài)?!靶膽B(tài)”指執(zhí)政者要有開放的心態(tài),合作的心態(tài);“姿態(tài)”,指執(zhí)政者要有勇氣,敢于擔當;“狀態(tài)”主要指整個團隊的精神;“常態(tài)”是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一種觀念,成為一種生活的習慣。

  一條細細的網線,可串聯(lián)與并聯(lián)起官方與民間的廣泛互動交流,亦可視為現(xiàn)代社會的文明體現(xiàn)之一。網絡問政漸成政府信息公開新趨勢,意義非凡。相比面對面的現(xiàn)實問政,網絡問政省時省力、便捷高效又環(huán)保,既節(jié)約行政成本,也節(jié)約民眾“問政”成本。但是,這兩年不斷地有媒體曝光,有些地方的政府網站連續(xù)好幾年不更新,基本成了擺設?!疤员M黃沙始到金?!睙o論是政務網站還是政務微博,都只是政府和官員與群眾互動、溝通的工具。一件工具能不能用好,能不能發(fā)揮作用,關鍵還是要看使用工具的人,而不是工具本身的好壞。有了政務微博不一定能把老百姓的事情辦好,沒有政務微博也不一定就辦不好,能不能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才是問題的關鍵。因而網絡上溝通反饋,網絡下還要督導解決。如果不解決落實現(xiàn)實民生問題,網絡問政還是形式主義的空殼子。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