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中山市網絡問政平臺已開設了兩年多。昨日(8月28日),在網絡問政征文頒獎儀式暨網友座談會上,有網民炮轟網絡問政平臺存在回復速度慢、部門之間互相推諉的現象。對此,市委宣傳部網絡信息科科長王建國回應,近期將實施網絡問政周報制度及督查制度,以督促部門提高網絡問政回復、辦結的效率。周報制度是指每周將一周以來各單位受理辦結率進行總結并排名。據悉,該做法最晚將在9月份開始實施,周報內容將內部流通。據了解,問政單位對網友話題的受理率為98%,辦結率96%.

  去年的網友建議部分已成現實

  日前,2011年“給力中山,再創(chuàng)輝煌我為"率先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和美中山"建言獻策網上征文活動”已征集結束,共收到全國各地網友發(fā)來的稿件近200篇。經過評委評議,最終評出17件獲獎作品。所有的“金點子”整理都會及時轉發(fā)給相關部門作為參考。

  據介紹,這是中山第二年舉辦該獎項。而去年獲獎的征文之中,有三四個建議已經得到落實,如在公共場所設置名人雕像、對圖書館擴建的一些建議等。

  其中有不少獨特見解,如獲獎建議《設立“城管開放日”,讓群眾走進城市管理》,網友“小珍子”提出,讓群眾當一天義務城管員,讓群眾真正了解城管執(zhí)法有哪些職能,平時怎樣開展工作,切實增強城市管理審批、處罰、罰沒物品處置等敏感環(huán)節(jié)的透明度。

  網友發(fā)帖多被建議少寫一點

  “前不久一個單位領導跟我說,網絡問政的人員編制有限,工作壓力也比較大,讓我以后少寫一些?!鳖C獎儀式之后的網友座談會上,網友“東部之窗”表示,因為表現積極,經常在網絡問政平臺上發(fā)帖,于是他收到了某部門的“招呼”。他提出,回復處理網友的話題對于一些工作人員而言,是額外的工作。一些單位面臨人員編制不足的情況,因此工作壓力較大。他建議一些部門增加網絡問政的“人手”。

  對此,中山市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梁士倫認為,在編制上增加網絡問政的工作人員并不現實。網絡問政的建設,不應僅依靠政府,還應培育、完善、發(fā)動社會組織的力量,使其成為網友和政府的紐帶、橋梁,可以經常性地組織網友見面會等活動。例如新成立的網絡文化協會就可以充當這樣的角色。

  類似的,“東部之窗”也建議政府組織一些網友調研、見面會,“實地考察,讓我們見證自己提建議后取得的成果,能夠提升我們的榮譽感和積極性。”

  平臺設紅綠燈預警制度

  網絡問政平臺還設有專門的“紅綠燈”預警制度。電子監(jiān)察系統(tǒng)對各鎮(zhèn)區(qū)、各部門的網絡問政工作進行檢查和督促,網絡問政平臺辦結問題的時間是10個有效工作日(節(jié)假日除外);在規(guī)定時間內沒能及時有效辦結問題的部門,市紀委監(jiān)察系統(tǒng)會給黃牌和紅牌警告;單位的表現也被納入中山市政務公開、機關作風評議的考評范圍,將網民評議、回復率、回復時限、回復質量等項目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

  觀察

  百余網絡聯絡員半數電話無人聽或忙音

  南都記者還了解到,中山市已開設網絡新聞發(fā)言人的單位有134個,黨政機關基本上都囊括在內,此外還包括了如電子科技大中山學院、中山工行等部分企事業(yè)單位。據悉,每個單位設一名新聞發(fā)言人,即共有134名網絡新聞發(fā)言人。網絡發(fā)言人都是由副職以上領導擔任,并配備1-2名網絡聯絡員,全市共計100多名網絡聯絡員。

  他們在網絡平臺上已全部公布了聯系方式,共280個,以辦公室固話號碼為主。據悉,發(fā)言人及聯絡員的職責是受理和回復網友的話題,如提問或投訴。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