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7月20日電 19日上午,陜西省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fā)布會,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王紅章在介紹人民網網民留言辦理工作提到,目前辦理回復的留言中,近50%的留言反映問題得到較好解決,還有30%的問題得到部分解決,2011年下半年以來,到省政府上訪的人數明顯下降。

  王紅章說,人民網網民留言辦理工作是陜西省推進政府透明親民三項工作之一,由趙正永省長親自提議開展,“趙正永省長把網民留言作為‘關注民生的重要途徑’,堅持每天上網瀏覽涉陜信息,要求各部門一把手高度關注網民留言,‘凡有訴求都要查核并回復網民’?!?/p>

  “截至2012年6月底,網民給陜西省省長趙正永留言共計2229條,已辦理1431條,公開回復率達45.9%?!蓖跫t章介紹說,陜西省已連續(xù)兩年被人民網評為“全國留言辦理先進單位”,趙正永省長還被人民網網民高票評為“2011年度十大最受歡迎嘉賓”。一部分群眾通過網絡表達訴求,變“上訪”為“上網”,2011年下半年以來,到省政府上訪的人數明顯下降。

  據悉,陜西省政府辦公廳堅持把網民留言辦理工作作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保證留言辦理工作有章可循、程序規(guī)范、責任到位,還專門出臺了《網民留言辦理暫行辦法》。

  以下為陜西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王紅章在新聞發(fā)布會上的發(fā)布辭摘選: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互聯網便捷、共享的特質使其迅速成為民愿訴求、民智匯集的有效渠道,同時也為人民群眾參與監(jiān)督、支持政府工作提供了一個開放的環(huán)境。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是目前國內唯一覆蓋全國的互聯網政民互動平臺,欄目自2006年開辦以來,全國累計有60位書記省長、近700位縣區(qū)市“一把手”通過欄目對網民留言做出公開回復,并已有19個省區(qū)市出臺文件或規(guī)定,形成網民留言辦理的固定工作機制。我省對人民網網民留言的辦理工作,始于2010年6月7日趙正永省長上任伊始。截至2012年6月底,網民給趙正永省長的留言共計2229條,我們辦理了1431條,辦理率達到了64.2%;公開回復了1023條,回復率達到45.9%,高于人民網平均回復率近15個百分點,已連續(xù)兩年被人民網評為“全國留言辦理先進單位”,人民網專門在我省召開了全國網民留言辦理工作研討會。趙正永省長還被人民網網民高票評為“2011年度十大最受網民歡迎嘉賓”。

  趙正永省長把網民留言作為“關注民生的重要途徑”,堅持每天上網瀏覽涉陜信息,要求各部門一把手高度關注網民留言,“凡有訴求都要查核并回復網民”,并堅持對每條留言的辦理、回復報告逐一審定,對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留言再次作出批示,要求相關部門舉一反三,從政策層面予以完善。

  省政府辦公廳堅持把網民留言辦理工作作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保證留言辦理工作有章可循、程序規(guī)范、責任到位,還專門出臺了《網民留言辦理暫行辦法》。10個設區(qū)市、楊凌示范區(qū)和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辦理機制完善,并把網民留言辦理工作與“三問三解”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全省上下基本形成了較好的辦理網民留言格局。

  據統計,目前辦理回復的留言中反映情況屬實的占到85%以上,近50%的留言反映問題得到較好解決,還有30%的問題得到部分解決,另有20%的問題因條件所限或不符合政策規(guī)定雖得不到解決,但也作了解釋??傮w來看,人民網網民留言辦理工作取得了四個方面的成效:

  第一,匯聚了民智,推進了工作。對網民的合理化建議,我們積極研究,認真借鑒,抓好落實。如,陜O號牌車輛違反交規(guī)事件屢屢發(fā)生,嚴重影響了黨委、政府和政法機關的形象。我們虛心采納網民意見,在兩個月時間內,全部撤銷了注冊登記的7056副陜O號牌,受到了各界的廣泛好評。應當說,在這一工作中,網民的監(jiān)督建言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二,改善了民生,增進了福祉。落實以人為本理念,堅持以解決民生問題為重點,有效提高了群眾生活的幸福指數。近年來,我省在全國率先出臺的多項解決上學難、看病難、住房難等惠民政策,也都與積極采納網民意見有直接關系。如,2010年7月,有網民反映退休后沒有享受到獨生子女補助政策。我們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完善了政策措施。2011年2月,該網民再次留言:喜從天降,省上公布了獨生子女補助金發(fā)放辦法,我們這些退休職工每月可以領到106元補助金,感謝政府和領導關心退休人員!

  第三,排解了民憂,促進了和諧。如,網民反映的離休老干部遺孀生活困難、商品房延期交房、高溫作業(yè)人員降溫費過低、基層教師津貼發(fā)放不規(guī)范、“旱腰帶”地區(qū)群眾吃水難、農村行路難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經過辦理都得到了較好解決。群眾對通過網絡表達訴求這一渠道也越來越接受,變“上訪”為“上網”已經成為一部分群眾的首選方式,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到省政府上訪的人數明顯下降。

  第四,尊重了民意,樹立了公信。由于信息不對稱、宣傳解釋不到位等原因,一些群眾對政府工作程序、政策規(guī)定和具體辦法等不夠了解。很多留言都是對城市規(guī)劃、移民搬遷、戶籍管理、房屋拆遷等政策的咨詢。對這些留言,我們都認真回復解釋,盡量使群眾滿意。2011年7月12日,《人民日報》在“網連中國”欄目專門對一位咸陽網民反映房屋補助款存在“瞞報”和“移花接木”等分配不公問題的辦理案例進行了報道,并在編者按中說:陜西對“村民維權”留言認真地回應和處理,盡管調查結果顯示網民所反映問題不實,但此番互動已經體現出“權力”對“權利”的尊重。(據陜西省人民政府網站)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