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資源是相對于除了政府以外的其他社會組織(如工商企業(yè)、社會團體、醫(yī)院、學校等)的信息資源而言的。研究結果表明,政府不僅有效地促進和保護了工商企業(yè)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的信息資源管理活動(例如在市場失靈時政府的參與可作為市場機制的必要補充[1]),而且其本身就是信息資源共享活動的親身實踐者和受益者。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以因特網為基礎的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的全面鋪開,政府信息資源共享開始進入引人注目的發(fā)展階段,政府上網工程不僅推進了政府信息資源的公開和共享,而且造就了新型的"電子政府"和"電子政務"。

  1.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的建設與共享的必要性

  1.1從國內看

  2002年2月27日,朱镕基同志在國家科教領導小組舉辦的科技知識講座上的講話中指出:"隨著信息技術在世界范圍內的迅猛發(fā)展,特別是互聯(lián)網技術的普及應用,電子政務的發(fā)展正在成為當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領域之一。"2002年3月,在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工作辦公室召開的第一次信息化領導小組會議上,"信息化從政府信息化開始"成為五點決議之一。

  1.2從國際看

  為了迎接信息社會的挑戰(zhàn),不少國家和地區(qū)的政府,積極發(fā)展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致力于政府信息化,利用信息技術改革政府,構建電子政府。從1999年開始,聯(lián)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連續(xù)兩年把通過信息化改革

  1.3從國內外對比上來看

  世界主要信息技術大國,電子政務的發(fā)展十分迅速,政府管理和信息服務已經初步實現(xiàn)了電子化,國民經濟信息化的水平大大提高。而我國的電子政務才剛剛起步,數據庫的數量不多,聯(lián)機的電子信息服務還處于初級階段,政府可公開向公眾提供的信息資源還很不充分,政府信息化水平與主要信息技術國家的差距很大,根據互聯(lián)網實驗室發(fā)布的《電子政務研究報告》表明,我國電子政務在線服務率僅為26%,政務信息化建設成熟度排名靠前的依次為: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愛爾蘭、以色列、新加坡、德國等,中國處于中等靠后水平。政府公告、新聞、政策等信息通過網站發(fā)布情況:一半及以上(包括全部)的信息通過網站進行了發(fā)布的政府網站比例為51.0%;幾乎沒有信息通過網站發(fā)布的政府網站比例為16.7%。[2]發(fā)展中國家的政府組織、重組公共管理、最終實現(xiàn)信息資源的共享作為其工作的重點。

  2.我國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的建設與共享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缺乏相應的法律和制度的支持

  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在實踐中經常出現(xiàn)無法可依的法律盲區(qū),或者法律法規(guī)間相互沖突的現(xiàn)象。政府作為信息的所有者,其權利范圍和內容較為模糊,相關的法律和制度較為薄弱。我國過去一直重視對政府信息采取保密的措施,如《保密法》、《國家安全法》、《檔案法》等,均規(guī)定了公民保密的法律義務,卻忽視了信息公開制度,法律上缺乏相應的保護,從而使政府信息應當公開的未公開,不合理地剝奪了公民獲取政府信息的權利。由于現(xiàn)行體制下的利益分配關系,許多政府信息部門各自為政,不愿把信息送上網絡進行共享,而且部分行業(yè)各自開發(fā)的網上信息管理系統(tǒng),信息產品重復,既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也不能形成規(guī)模優(yōu)勢和效益。

  2.2政府網站在信息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和管理方面嚴重滯后

  信息資源貧乏,缺少深層次開發(fā),部門間信息資源共享較少,社會服務程度有限。長期以來,政府部門信息資源獨家占有、信息資源開發(fā)條塊分割、低水平重復建設現(xiàn)象十分嚴重,政府信息部門的大量建設資金投入到硬件設備上,缺乏信息錄入、信息更新、信息加工的專項資金和技術,更缺乏把信息資源進行加工后產生增值的手段。

  2.3信息意識薄弱

  據調查表明:現(xiàn)在有很大部分的政府工作人員信息意識淡薄,覺得有個網站就行了,無非是做個樣子,或者是沒有安排專職人員進行后臺維護、更新,當然這也與人員的學歷狀況有很大的關系。

  3.對我國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建設與共享的解決途徑探討

  3.1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和制度

  政府機構作為信息收集、加工、處理傳播和管理利用的主體,其法律地位應當加以保障,其權利義務范圍也需加以明確,以便更好地利用和管理好政府信息資源,為經濟建設和社會公眾提供更好的服務。國家應制定政府信息資源的法律和制度,對政府信息公開化原則、開發(fā)信息資源的組織機構及其職責、政府信息的發(fā)布和收集等項工作,應做出詳細全面的規(guī)定。這樣就可以確保政府信息資源的建設能夠遵循統(tǒng)一的規(guī)定,確保更多的真實可靠的信息依法向社會和民眾開放。政務信息上網首先需要協(xié)調各個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關系,打破那種各自為政的"信息弧島"局面,由國家有關領導機關統(tǒng)一規(guī)劃政務信息上網門類和范圍;其次需要建立統(tǒng)一的信息平臺,對各種政務信息實施一體化管理。

  3.2加強對政府信息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

  政府網站的建設就是要通過政府信息資源的上網實現(xiàn)信息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為政府解決改革發(fā)展中的矛盾和問題提供各種需要的信息。要根據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來合理組織、規(guī)劃政府信息資源的開發(fā),確保相關的潛在政府信息資源能及時地、經濟地轉化為現(xiàn)實的信息資源。要解決好政府信息資源的開放共享與部門所有的矛盾。要做好信息資源的深度開發(fā),對社會經濟統(tǒng)計、市場調查等信息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對未來經濟、政治等予以預測,為企業(yè)和公眾起到指導作用,為企事業(yè)單位和個體經濟引進項目資金、開展商品貿易、參與全球競爭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并對政府信息進行篩選和組織,建設具有本地區(qū)或本部門特色的政府信息數據庫。

  3.3人才隊伍建設保障

  在政府信息資源建設中,需要一支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職業(yè)道德水準,既懂業(yè)務又懂技術的隊伍。加強對公務員信息意識和信息素質的培養(yǎng),提高他們對社會變革時期政府信息資源價值的認識和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信息資源進行收集、篩選、分析、重組的能力,規(guī)范他們在信息活動中所應遵守的道德和法規(guī),并通過相應的激勵機制,形成有利于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的良好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馬費成李綱查先進.信息資源管理[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

  [2]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資源數量調查報告[EB/OL].http://www.cnnic.net.cn/index/0E/00/12/index.htm.

  [3]汪玉凱趙國俊.電子政務基礎[M].北京:北京中軟電子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