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網訊 在服務型政府建設逐步推進、網絡問政在各地漸入人心的當下,官員通過微博、論壇、門戶網站等近距離與市民交流已然成為常態(tài),但近日的一則消息卻讓公眾跌了眼鏡。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報道,東莞市衛(wèi)生局幾位負責人參加東莞市政府主辦的部門微訪談活動時,面對網友諸如醫(yī)生收紅包、看病排隊等尖銳的提問,要么冷場,要么答非所問。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幾位負責人在回答其中一位網友比較柔和的提問時卻非常詳盡、條理清晰,經記者調查,這位“溫柔”的網友居然是該局辦公室副主任、局新聞助理。

  若不是這位較真的記者,公眾還真的會讓這位“身穿馬甲”的網友蒙混過關。采訪中,這位辦公室副主任還振振有詞:“我也是網友啊,也有提問的權利啊?!辈诲e,公職人員也是公眾當中的一員,也有提問的權利,只不過這種“打圓場”、“走形式”的問題無助于解決那些群眾反映強烈的現(xiàn)實問題,反而會消解微博問政的公信力,如此,這位新聞助理被冠以“托兒”的名號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實,這一不起眼的事件成為熱點話題,正反映了當下網絡問政以及政務公開的復雜局面。在各地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的官方微博、官方網站中,既有連年“荒蕪”懶于維護的,也有勤于政事、將政府花費精確到一分一毛的;既有感化犯罪分子自首、解救流浪兒童的公安微博,也有像上海工商局面對企業(yè)“據理力爭”的;而在官員個人形象方面,既有“人氣”官員如蔡奇和廖新波,當然也有我們剛提到的這幾位回避問題、敷衍而過的衛(wèi)生局負責人。

  不可否認,良莠不齊和瑕瑜互見是當前網絡問政和政務公開的顯著特征。誠如《人民日報》所言:“也許公開的過程會伴隨著挑刺質疑,甚至會讓有關部門出丑,但這并不意味著動蕩不穩(wěn),卻標志著公民熱情的喚起,政府公信力的奠基?!惫_潮流一經開啟就不可阻擋,各級官員要逐步習慣于用各種形式公開政務、回應社會關切。要看到,通過網絡問政和政務公開走向服務型政府是一個過程,從原來的行政部門單方管理轉變到政府和群眾的雙向互動,很多官員無疑會在慣性作用下表現(xiàn)得極不適應,東莞市衛(wèi)生局幾位負責人就是例證。但我們相信,這種現(xiàn)象是前進中的問題,是發(fā)展中的煩惱,是必將隨著社會治理模式的改進升級而消失的。

  對于公眾來講,面對這種情況不僅不能減弱自己的參與度,反而要以更大的熱情促成政民之間的良性互動。而對于相關部門和官員來講,提高網絡問政和政務公開的質量,很多情況下并不是一個可不可以做到的技術性問題,而是一個要不要做的理念轉變問題。比如看病難看病貴現(xiàn)象并不獨在東莞才存在,但只要東莞衛(wèi)生局相關負責人在和市民交流中拿出誠意,擺問題講道理,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給出切實可行的政策,想必東莞市民也不會過于苛刻和刁難。黨中央多次強調:要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胡錦濤總書記也在七一講話中指出,有血肉聯(lián)系才有民心長城。網絡恰是加強政府同民眾聯(lián)系的一座橋梁,一些地方和部門唯有用誠意和真心,才能讓網絡問政生生不息。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