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辦、國辦印發(fā)了《關于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就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作出部署。一系列措施表明,政務公開已成為一種政府自覺、時代大勢和公眾期待。為促進勤廉度評價體系建設工作深入開展,深化政務公開工作,就必須強化三種意識,做到三個自覺。

  強化責任意識,自覺增強信息公開的主動性。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和完善規(guī)范,我市政務公開從之初的涉及群眾切身利益之事到行政權力的透明運行,從簡便的公開欄到服務大廳的設立、電子政務的實施,從少數單位的試點探索到各級各部門的廣泛推行,從自主公開到規(guī)范運行,其內容、形式、范圍及制度建設等都有了進一步的推進和深入。于政府,成為施政的一項基本制度;于公眾,成為政治參與的一項權利。這種發(fā)展趨勢,要求行政機關把政務公開作為行政基本理念時刻牢記,作為行政基本能力始終提升,作為行政基本事務牢牢把握,切實摒棄不合時宜的觀念和做法,堅決克服主觀隨意性,自覺克服“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不良傾向,視政務公開如生命之血液、生存之衣食,不斷增強政務公開的主動性、積極性,始終把政務公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在實際行動中,真正實現由“要我公開”到“我要公開”的根本性轉變。

  強化大局意識,自覺提高信息公開的實效性。隨著民主法制進程加快和信息化發(fā)展,特別是當前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人民群眾對政務期待深度知情,對公開期盼質量提升。這種期盼和愿望,就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培養(yǎng)基”和“蓄水池”。從這個意義上講,提升政府公信力,就要在提升政務公開實效性上動腦筋、下功夫。實際工作中,除國家機密、商業(yè)秘密和個人隱私外,要按照“公開是原則、不公開是例外”的理念,在抓好日常具體事務公開的同時,緊緊把握社會公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在態(tài)度上真心誠意、內容上全面準確、形式上靈活多樣、節(jié)奏上快捷高效,不遮掩、不隱瞞,不保留、不糊弄,以“不厭其細、不惡其小”的認真精神,把公開工作做細、做實,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有力維護群眾利益。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滿足群眾的深度知情、參與和監(jiān)督,才能與廣大群眾在良性互動的基礎上建立高度信任,有效提升政府公信力。

  強化監(jiān)督意識,自覺提高接受各方監(jiān)督意識。政務公開的核心是權力透明,目的是接受監(jiān)督、預防腐敗。接受監(jiān)督,首先要在結合上下功夫。要善于把政務公開和提高反腐倡廉建設科學化水平結合起來,和構建懲防體系結合起來,和當前開展的“三公”治理、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等結合起來,在深化公開中加強監(jiān)督,在加強監(jiān)督中推進公開。要在創(chuàng)新上動腦筋。堅持不斷創(chuàng)新公開的方式方法,著力暢通政府和群眾互動渠道,方便群眾參與、監(jiān)督,特別是對于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都要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并把群眾參與作為必須程序加以固化、規(guī)范。要在專門監(jiān)督上用足勁。一方面,要把政務公開工作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行政機關績效考核和民主評議范圍,建立健全監(jiān)督檢查長效機制。這方面,全市開展的勤廉度評價系統(tǒng)建設工作已經邁出可喜的一步,下一步就要在落實上下功夫。另一方面,監(jiān)察機關作為專門的監(jiān)督機關,要切實發(fā)揮《行政監(jiān)察法》賦予的職能作用,建立健全監(jiān)督檢查制度,加大監(jiān)督檢查力度,及時有效糾正政務公開中的錯誤行為。同時,要抓住不公開的事,追究不公開的人,對在政務公開中弄虛作假、不公開、假公開等行為,要堅決查處,決不姑息手軟。唯此,才能根本消除信息不公開、監(jiān)督無平臺的桎梏,才能更好、更深入的促進經濟和社會各項工作發(fā)展。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