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外宣辦、國信辦主任王晨在積極運用微博客服務社會經驗交流會上表示,希望黨政機關和黨政領導干部以更加開放自信的態(tài)度開設微博客、用好微博客。這是政府首次明確鼓勵黨政領導干部開通微博客,拓展聯(lián)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渠道。
隨著科技及IT事業(yè)的日新月異,網絡已經成為社會的“代名詞”,社會不能孤立于網絡之外而存在,這已經是不可質疑。比如,微博一經誕生,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而來,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2011年上半年,中國注冊微博用戶已經達到1.95億。在這種形勢下,越來越多的黨政領導干部也開通自己的微博,有的還擁有為數(shù)眾多的“粉絲”。這種情況無疑“打碎”了政府那扇厚重的大門,放進了一縷清新的陽光,實際上是政府和干部主動置身于群眾監(jiān)督的一種形式。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還有相當多的黨政領導干部開通微博,或是為了應付,或是為了“趕時髦”,或是為了“看熱鬧”,剛開始還有些許熱情,時間長了便不再理會。個人認為,微博是一個交流的平臺,也是一個轉作風、樹形象的平臺,黨政領導干部要把微博這一新媒介真正利用起來,不能為了吸引一時眼球、圖一時新鮮,“一開了之”,不去打理。如果“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那與群眾的交流“何時能相逢”?
黨政領導干部應該知道,開微博是一種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的渠道?!爸萋┱咴谟钕?,知政失者在朝野”,房子漏不漏,住戶心有數(shù),政策好不好,百姓最明了,要通過微博經常性地與聽眾溝通、交流,把微博當成深入基層,走進群眾的一種渠道,了解百姓所期,群眾所盼。如果開通微博卻對老百姓的疾苦不聞不問,那這個干部一定不是個好干部,如果對老百姓的呼聲不推不動,那這個微博開得還有什么意義?不過給老百姓一個“當官不作為”的口實罷了。
黨政領導干部應該知道,微博是一座釋疑解惑,溝通你我的橋梁。通過微博發(fā)布消息,宣講法律法規(guī)、方針政策,妥善回應網上熱點、網民訴求;澄清謠言傳言,為群眾解疑釋惑,督促改進本地方本部門有關工作,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著名的“微博部長”——浙江省委組織部長蔡奇,在溫州甬溫線動車相撞事件中,連續(xù)發(fā)布微博,公布搶險布置及救助情況,質疑鐵道部“天氣說”,在廣大網民中樹立了負責、嚴謹?shù)墓賳T形象,這樣的微博才是真正的微博,博得的是網民的贊賞和支持,而不是“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式的調侃。
黨政領導干部還應該知道,開微博要真誠、坦率面對聽眾和網民。一篇微博不過140字,必須有真話去寫,必須擠凈水分,才能樹立形象、拉近距離。開通微博客,有助于黨政領導干部學會更多的“百姓語言”、“網絡語言”,拉近與網民距離,這對于打造“陽光政府”、“陽光干部”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微言大義、博眾取一。期待看到更多的黨政領導干部開通自己的微博,并充分利用好這一新媒介,不搞形式主義,不講空話套話,不“八卦”,不作秀,真正聽民聲,聚民智,解民困,這也是轉變干部作風的重要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