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委書記承諾將進一步完善網民留言辦理機制
7月8日,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給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網友回信,并率省教育廳等4廳局就網友們反映比較集中的教育、勞動保障、國土資源開發(fā)管理等方面問題進行回復。在回信中他承諾,將進一步健全完善網民留言辦理機制,確保這項工作長流水、不斷線地辦理下去,力求把網民留言辦理工作做更好、取得更大成效。
從蘇榮把重視和善用網絡稱為領導干部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之外的“第五習慣”,到汪洋親率5位省委常委就“共議社會建設助力幸福廣東”主題與網友在線交流,再到趙洪祝承諾確保網民留言辦理工作“長流水”,越來越多的黨員領導干部率先“觸網”,在網絡問政上走出了可喜的步伐,在網民和群眾中樹立了尊重社情民意、學網懂網用網、注重干群溝通的良好形象。但同樣,一些地方的黨員干部在網絡問政上的“經驗值”和“親和度”還遠遠不夠,造成“雷語”頻出,風波不斷。2011年7月初,南陽公安部門在對一名網友的留言進行回復時使用了“螳臂擋車”、“煽動性言論”、“視情處置”等字眼,在網絡上引發(fā)了轟動一時的“最?;貜吞?rdquo;事件,雖然事件以公安局向網民道歉、回帖工作人員被處以離崗培訓處罰而告一段落,但這一事件引發(fā)的思考遠未停息。
WEB2.0時代,網絡已經如水銀瀉地,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無處不在,成為民間表達訴求、抨擊時弊、建言獻策、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成為社會事件的“放大器”和社會情緒的“發(fā)泄器”,成為廣大群眾行使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jiān)督權的“快車道”和“高速路”。面對網絡上日趨增多的訴求表達和信息反饋,如果廣大黨員干部依舊滿足于“站在網外看風景”,甘當網絡“邊緣人”,在網絡世界里一副官老爺作派,頤指氣使、唯我獨尊,在洶涌的網絡大潮中“嗆幾口水”事小,影響黨和政府在群眾心中的形象、耽誤了本職工作,后果可就嚴重了。
作為黨員干部,要把網絡問政作為做好新時期群眾工作的重要載體,把做好網絡問政工作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在電腦面前端正心態(tài),坐直腰板;要勤于學習,熟悉和掌握網絡的“游戲規(guī)則”,善用活潑生動的“網言網語”;要放下官架子、增加親和度,與網民平等對話、共話家常,不能動輒就給反映問題的網民“扣帽子”;要以“聞過則喜”的態(tài)度,客觀對待和冷靜處理網絡民意表達,不能動不動就吹胡子瞪眼睛,聽不得不同的聲音;要學會換位思考,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考慮網民的切身感受。唯此,我們的網絡問政之路才會越走越寬。
“網事并不如煙,問政不是浮云”。愿網絡問政的“長流水”,能越流越歡快,越流越壯闊,匯聚成凝聚黨心民心、推動和諧發(fā)展的汩汩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