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周邊地區(qū)的“微博問政”逐漸興起時,順德呈現(xiàn)這樣的微博生態(tài):突發(fā)事件先上微博,企業(yè)已開展微博營銷,政務微博卻動靜不大。(《南方日報》5月20日)
與民間微博炙手可熱的情形相比,順德政務微博數(shù)量屈指可數(shù),內(nèi)容也乏善可陳,尚未與市民、企業(yè)“打成一片”。
政府“織圍脖”的暖意,首先應體現(xiàn)在交流的平等通暢上。部門微博不是一個布告牌,而是一個議論場,更多的是要達到一種溝通的效果。因此,部門微博應拒絕高高在上的傲慢,拒絕長篇大論或官樣文章,而真正尊重“微”的特點,走平民化、生活化的路線。
政府“織圍脖”的暖意,更在于服務便民、提示社情、解決問題、回應問責。通過部門微博這個平臺,政府部門不僅可以解決許多難以解決的難題,同時也可彰顯真心服務百姓的行動和責任。從這個角度說,已經(jīng)開通微博的部門,都應善意面對批評,真誠集納民意,使這個平臺的作用最大化、長期化;同時,更多的政府部門也應見賢思齊,早日開通微博,更好地與民溝通交流,替百姓辦實事,在執(zhí)政為民水平上不斷邁出新步伐。實實在在解決問題,辦實事,才是老百姓對部門微博的角色期待。
需要指出的是,微博僅僅是政府部門了解部分民意、傾聽部分民聲的一種方式。政府部門切不可過分追捧、偏好、依賴“官微”。“官微”在政府與公眾雙向交流中,只能起補充作用,而不是代替作用。
還有,鑒于之前曾風靡一時的市長信箱、政府網(wǎng)站、官員博客等,因觸不到實質(zhì)而成為跟風趕時髦的代名詞,曾給公眾留下不少刺痛。部門微博不應重蹈覆轍,而應進一步暢通信息公開的渠道,健全信息公開的保障機制,以免成為信息公開的又一個氣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