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

  政府公開信息較2009年減少

  與2009年的數據比較,今年政府公開信息減少了504984條,減少的主要集中在市州這一層面。2009年,市(州)公開政府信息1234522條,而在去年卻只有707162條;而在省本級、縣級信息公開數去年較2009年有所增加。

  政府更加關注民生

  民生信息被定義為涉及與公眾密切相關重大事項的信息,如公共衛(wèi)生、扶貧優(yōu)撫、招考和教育收費、社會保障和勞動就業(yè)、土地征用和房屋拆遷等。從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看,民生信息占43.2%,則能體現出政府更加關注民生工作。

  申請答復率99.3%

  2010年,全省共受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17352件,為3年來的最低。主要涉及經濟政策、土地規(guī)劃、征地補償、房屋動遷、勞動就業(yè)、社會保障、工資福利、治安管理、資質審批等方面。

  申請已答復的17238件,占99.3%。同意公開的16196件,占94%;同意部分公開的285件,占1.7%;不予公開的757件,占4.3%。

  “涉密”不再是擋箭牌

  從否決數量看,去年在三年中居中,2008年最多,為991件;2009年最少,為744件。以往,到相關部門查詢相關信息,“涉密”往往成為擋箭牌。但從2008年以來的數據顯示,“涉密”已不再成為各部門不公開信息的擋箭牌了。數量也呈逐年降低趨勢,2008年為328件,2009年為65件,到了2010年僅有30件。

  不足

  公開與需求不對稱

  在省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中,并沒有設“問題”部分。但在市州的報告中,多有談及“問題”。

  諸如,長春提出“公開與需求不對稱”。公開的內容上仍然是粗線條的,隨意性大,公開內容不全面、更新不及時,網上互動不暢通、功能不完善,存在“形式上公開多,實質上公開少;結果公開多,過程公開少;原則方面公開多,具體內容公開少”,信息公開與群眾實際需求仍有差距。

  同時,提出公共企事業(yè)單位辦事公開和信息公開需要加強。需要破解如物業(yè)管理、房屋拆遷、供熱、供水、燃氣等一些公共服務企業(yè)與公眾信息不對稱,運作不透明,服務不到位、群眾不滿意等難題。

  信息公開途徑

  1網絡

  在信息公開的眾多途徑里,網絡正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

  2010年,全省各級政府信息公開網或政府門戶網站政府信息公開專欄發(fā)布政府信息832894條,點擊超過300萬次。

  長春市各級政府機關網站全年發(fā)布政府信息635065條,占總信息發(fā)布量的89.3%,專欄的點擊次數約2838萬次。

  2新聞發(fā)布

  新聞發(fā)布已成為我省信息公開的“慣例”,梳理我省去年的新聞發(fā)布情況,在熱點、焦點新聞事件上,我省的新聞發(fā)布做到了及時。去年,省政府全年召開新聞發(fā)布會68次,并在省政府門戶網站進行現場圖文直播和視頻轉播,發(fā)布重要政府信息70多項。省政府各部門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通氣會38次,發(fā)布信息42項。

  各市(州)、縣(市)召開新聞發(fā)布會241次,發(fā)布政府信息320項。

  3公共查閱點

  全省設立政府信息公共查閱站719個,匯集各類信息1089892條,其中533個可以進行電子信息查閱。

  4政府公報

  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各級政府和省政府工作部門公開發(fā)布各類公報119345件。

  5政務大廳

  目前,除延邊州未建、長嶺縣在建外,全省各市、縣均建有政務大廳或行政服務中心。各級政務大廳(行政服務中心)通過辦公網、大屏幕顯示屏、各種貼板和紙質宣傳單等手段,將行政審批和行政事業(yè)性收費項目的辦理依據、條件、過程、結果全部向社會公開。

  此外,一些地區(qū)和部門還嘗試運用多種方法方便群眾獲得政府信息。如:組織群眾旁聽政府會議,在新聞媒體上定期發(fā)布公報、公告,建立網絡新聞發(fā)言人制度,設立信息公告欄、觸摸屏和宣傳櫥窗等。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