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日前向社會征集黨政機關網站統(tǒng)一標志。該標志將應用于所有黨政機關網站頁面的顯著位置,其他網站不得使用。此項活動是為了方便公眾識別和區(qū)分黨政機關網站與非黨政機關網站,發(fā)現(xiàn)和打擊仿冒黨政機關網站,保證黨政機關網站嚴肅性和權威性。(2月22日《新京報》)
近年來,各地的電子政務建設突飛猛進,但黨政機關網站都是各建各的,質量參差不齊,有的甚至“藏在深閨人未識”。毫無疑問,工信部為黨政機關網站設統(tǒng)一標志,能讓這類網站更加醒目,也能為它們塑造出一個整體形象,進而提高其社會影響力。
然而在筆者看來,黨政機關網站固然需要識別標志,但這并不是網民最急切需要的。按照工信部的說法,加上統(tǒng)一標志,有利于發(fā)現(xiàn)和打擊仿冒黨政機關網站,但事實上,仿冒黨政機關網站的情況很少。而真要仿冒,黨政機關網站有了標志,假網站也完全可以復制一個。所以,以統(tǒng)一標志來打擊仿冒,必要性和實際意義并不很大。
倒是現(xiàn)在有不少黨政機關網站,身份的真實性、權威性沒問題,網站建設卻讓人失望。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一些網站是“一次性”的,建好后很少進行更新,新聞全部成了舊聞,甚至留的聯(lián)系電話也已經成為空號。二是一些網站開了互動欄目,對網友的回復卻很不負責任。媒體曾報道過,市民在哈爾濱市政府網站反映某區(qū)政府門前道路濕滑,卻被告知“可以繞行,沒必要非在其上面走”。
其實,給黨政機關網站加上統(tǒng)一標志,也是給他們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某個黨政機關網站加上標志,卻仍像一些被報道過的網站那樣,長年累月不更新信息,或者對網民的咨詢敷衍應付,傳遞給社會的負面形象可能會得到強化,比過去更嚴重。
黨政機關網站需要嚴肅性和權威性,但對他們而言,更重要的是能發(fā)揮出作用。加上一個統(tǒng)一標志,本身不是什么壞事,唯希望黨政機關網站能以此為契機,革新進取,以嶄新的精神面貌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