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在邢臺市附近養(yǎng)牛,不知道該找哪個部門……

  攜法院判決或離婚證及協議書,雙方戶口本……

  網友咨詢如何養(yǎng)牛,得到的回答卻是如何辦理離婚;咨詢如何辦理準生證,卻被告知請咨詢南水北調辦公室。近日,邢臺市行政服務中心網站的“在線咨詢”欄目出現了很多文不對題、莫名其妙的回答。

  這一現象被名為“貓眼找茬”的網友截屏并公布到網絡上后,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網友們普遍表示,對一些政府部門“在線咨詢”類欄目的可信度及工作人員的工作態(tài)度產生了懷疑。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呢?9月16日,河北新聞網記者電話采訪了邢臺市行政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據該中心技術科趙科長解釋,因為網站的內部代碼出現問題,造成一些回復和提問不能“對上號”,他們現在已經暫時屏蔽了該網頁。趙科長告訴河北新聞網記者,他們網站三四個月前就曾出現過類似情況,及時找軟件公司解決了,誰知這次又出現問題。目前,他們正在督促軟件公司盡快解決問題。

  事實上,此事并非個案。記者在對河北省各地政府部門網站進行調查時發(fā)現,同類網站中許多都設有“在線咨詢”、“政民互動”、“投訴舉報”等與群眾進行溝通互動的欄目,但許多欄目中的內容更新不及時,對群眾的留言解答不具體。例如,張家口市行政服務中心網站的“在線答疑”欄目中,顯示最近的留言答復竟然是2008年12月5日;秦皇島市人民政府政務服務中心網站的“網上咨詢”欄目中,顯示最近的留言答復為2008年7月22日。記者調查中還發(fā)現,對于群眾的網上咨詢,很多部門的答復比較籠統(tǒng),或解釋已轉相關部門,或讓網友再撥打某個電話咨詢,真正能夠幫助群眾解決問題的少之又少。

  不少網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樣的溝通平臺,不過是聾子的耳朵——— 擺設而已。架設增進群眾與相關部門溝通的網絡平臺本是一件好事,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引起充分重視,真正把好事辦好。

責任編輯:admin